猶如飲料行業的紅藍對壘,中國的共享單車行業也有橙黃雙雄。OFO共享單車與摩拜單車二者占據著行業的第一梯隊,遠超后期入局者幾條街。
自OFO共享單車2015年6月份在北大等高校首次推出后,吸引了眾多資本的流入,歷經一年半的時間,先后完成了包括pre-A輪、D+輪等9輪投資,其投資方包含滴滴出行、小米、螞蟻金服等目前互聯網時代下極具前景的科技、出行公司。可以說OFO共享單車一時間“黃袍加身”無比風光,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小黃車”。
而今,2017年第一季度已過,來自速途研究院的《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共享單車市場調研報告》(下稱《報告》)也已出爐。共享單車市場塵埃落定,市面上多個共享單車品牌可是高下立判,其中OFO共享單車穩居行業第一梯隊,僅落后于摩拜單車而居次席。
投放規模見體量 ofo穩居第一梯隊
根據《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共享單車車輛投放總量已接近700萬輛,如果再加上報告中未能涉及的其他品牌,數量將會更加可觀。而在近千萬的投放總量中,OFO共享單車一家就貢獻近四分之一,達到250萬輛,僅次于摩拜單車。

單車的投放規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該品牌共享單車普及程度,更能直接說明品牌在各個城市中的曝光度。單車數量多,隨處可見,對于新用戶的吸引自然事半功倍。由此可以看出,OFO與摩拜單車一同組成的第一梯隊,在“城市大戰”中已占盡先機,后入局者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日子已是水深火熱,何談趕超?
筆者由此推斷,未來的共享單車市場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之間的差距將會逐漸擴大,而每個梯隊內部的競爭也會愈發激烈。
APP下載量說明群眾基礎 接地氣的單車才夠厲害
單車的投放量雖能夠說明各品牌的資本水平與發展共享單車的力度和決心,但能否真正為用戶所接受還需關聯其他數據一同評判,這其中APP下載量就是一項重要指標。

據《報告》統計,360手機助手、應用寶、百度應用平臺等7家知名Android軟件分發平臺(不包括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中的APP下載量得出結果。其中OFO以3303.5萬次的累計下載量再次拿下行業第二把交椅,遠超永安行、酷奇單車千萬次量級。
可見目前市面上最受用戶歡迎的共享單車還是要數摩拜單車和OFO。其中摩拜單車吸引人的地方可能在于車輛的科技程度以及普及度;而OFO的一大優勢就是軟件的門檻較低,這也與OFO起初的“校園戰略”一脈相承,對于低收入者的友好度較高。更接地氣,自然會收獲大量用戶。
日均訂單量證明收入 第一梯隊品牌“續航”不成問題
超高的單車投放量及用戶APP下載量,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共享單車在群眾中的受歡迎程度,但作為企業,盈利才是最終的目的,能否完成變現就要看日均訂單量這一數據了。

據《報告》數據顯示,OFO在日均訂單量這一數據下同樣處在第一梯隊之中,以一千萬的日均訂單量僅次于摩拜單車,也是遠超三四名幾百萬,其變現能力可見一斑。
不過對于OFO來說,解決機械鎖落后帶來的逃單問題才是當務之急,全面更新科技車鎖,相信能夠讓日均訂單量上升一個量級。
綜上所述,OFO具有強力的資本注入,完全不懼價格戰;在各項市場指標上也具有一定優勢。雖然目前稍遜于摩拜單車屈居次席,但也穩居第一梯隊當中。OFO當然不甘于人后,目前其已經展開了一系列變革手段。與滴滴出行達成深度接入,用戶可以通過滴滴出行APP直接使用OFO單車,享受無縫接駁。
希望在未來, OFO能夠在市場占有率等各維度均保持在第一梯隊,持續領跑共享單車行業。不過最終的結果如何,還是要靠用戶來決定,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