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3月17日消息(報道:李楠)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速途網發現目前刮起了一場全球化的暴風。如今最為火熱的共享單車在推出沒多久之后,摩拜就宣布出海新加坡,ofo則是到了倫敦與硅谷;本月8日UC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發布會,宣布推出其戰略產品UC
News自媒體扶持計劃的進階版本;獵豹移動、APUS、滴滴、小米、OPPO等廠商的出海事跡,則是已經流傳很久。
可以說不管是老牌廠商還是后輩晚生,都在努力地實現自己的服務全球化。在這之中,作為阿里巴巴技術擔當的阿里云不能不提,在它出海日本將近一年的時候,速途網與多家媒體在日本東京采訪了阿里云副總裁孫炯,他談起了阿里云出海日本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談——阿里云出海日本的條件
但凡是互聯網公司出海,肯定具備一定的條件,我們熟知的滴滴在擁有了資金后,可以投資海外的專車品牌,實現打車服務的全球化,那么阿里云這種技術型公司到底是如何拓展海外市場的?它又能否怎樣幫助中國企業出海呢?
談及阿里云拓展海外用戶的方式,孫炯回憶其了阿里巴巴最初成立時的alibaba.com,他表示其就是在幫助中國企業出海,而云計算也是如此。目前發展大國有一種回縮美國中心的現象,這是一種反國際化的傾向,而中國企業在國內完成了制造業的建設,現在想要走出去,與此同時,阿里云的海外策略與國家的相關方向完全一致,這些都促成了阿里云的出海。
而在幫助中國企業出海方面,孫炯則認為目前阿里云在中東、德國、新加坡站點的開服,幫助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用好云計算的基礎設施。
二談——阿里云的出海策略
提及阿里云,肯定會去對比BAT。眾所周知,百度也是技術型公司,騰訊的殺手锏為社交與游戲,那么,阿里云在出海上有什么獨到之處?
孫炯認為阿里云的出海策略為把在國內經過無數實踐練兵的技術輸出,阿里巴巴與BT不同的是,它只是有國際業務的公司。從阿里巴巴最近幾年的策略上來說,就是通過驅動國內已經擁有4.5億活躍用戶來影響海外市場與賣家。他拿支付寶舉例,在支付寶接入日本市場時,兩名員工在一年時間內就讓中國人走的到的地方都能看到支付寶。
這其中更多的是店鋪與第三方支付擁抱支付寶,他認為日本要吸引海外游客,并且日本的國家策略要吸引4000萬海外游客,當達到這個目標時中國游客要超過1000萬,支付寶能夠幫助日本的店鋪帶來巨大的數據流量,日本商家也看到了中國購買力、跨境電商解決方案,一旦能夠用支付寶的支付場景達到一定程度,日本的其他店鋪怎么會不用支付寶?孫炯自信滿滿地表示。
三談——云計算中日市場差異化
剛才我們了解了BAT在出海策略上的不同,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云計算在中國市場與日本市場的不同。
首先,我們知道日本與中國都是以工業化出口,日本更多的是在制造研發,而中國是加工。在日本,IT化系統化走得較慢,這是因為日本比較注重安全;而中國的基礎設施比較弱,但是IT化的程度則快得多;
他還講到云計算的發展在日本在垂直領域做得深,但廣度不夠,而中國則正相反,在廣度上足夠,但不夠深。飛天系統在日本有巨大市場,但全球云計算市場還處于基礎階段,在未來IOT普及的時候,云計算將迎來爆發。
此前孫炯已經對比了BAT三家的出海策略,現在我們回歸到云計算的市場,目前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被譽為阿里云最大的對手,阿里云的宣傳也一直在與AWS對標,那么它們之間到底是社什么關系?
孫炯認為目前云計算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企業需求在于基礎設施,嘗試使用用云還處于考慮階段,阿里云希望在日本用獨特的地方去提供價值。
同時,他也坦言阿里云與AWS、Azure不是競爭關系,阿里云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安全能力。最后,他堅定地認為阿里云產品豐富度不輸于任何一家。
小結
如今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出海浪潮已經升起,誰都不愿意在這其中沉浮,唯有乘風破浪才能奪人眼球。云計算作為未來幾年的互聯網發展的必備要素,自然吸引著各大廠商的眷顧,阿里云在出海方面有著自己的策略,這或許就是其能夠取得今天成績的關鍵,速途網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走出去,讓國人在國外也能享受各種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