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
要問現在什么最火,圈內人的回答是——內容創業。確實,無論是在微信、UC、今日頭條上所聚集的大量自媒體和內容生產者,還是羅輯思維的得到APP,還有為用戶推薦好產品的信息篩選平臺們等等。在這些內容創業大潮中,有一個人顯得與眾不同——王俊煜,今天筆者就帶各位走進王俊煜,和他的輕芒。

筆者與輕芒創始人王俊煜(左)
第一次見王俊煜是在去年年底的“豌豆莢2017戰略發布會”上,當時筆者詢問他現在負責的工作,他的回答是——新的項目,而就在當周末,王俊煜在東西五條的一間古樸民房內,正式對外公布了這個新項目——輕芒。
從輕芒雜志發布至今,舉行過的兩次媒體溝通會,都選擇在了這個民房內,筆者也得以近距離感受這個品牌的誕生環境。借著輕芒雜志更新了信息流設計的機會,筆者進行了此次專訪,去探求這位新晉工具+內容創業者的情懷與思考。

1.
出局者?豌豆莢的經驗讓輕芒少走彎路
提到王俊煜,豌豆莢是繞不開的話題,因為這款工具足夠成功。在智能手機時代的初期,豌豆莢是裝機必備工具,“裝一個豌豆莢,就等于搞定了智能手機”,這是筆者身邊用戶記憶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是,隨著各大手機品牌內置應用商店,百度收購91助手,騰訊擁有自己的應用寶,豌豆莢開始謀求轉型,最終接受將應用分發業務并入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由此王俊煜也被一些媒體貼上了“出局者”的標簽,在筆者看來,這多少有些不公平。

而王俊煜對這些評論此毫不在乎,他反而認為,豌豆莢的經驗讓輕芒能夠少走彎路。
“當你做過一家比較大的公司(豌豆莢)之后,經驗就會比較豐富。將會發生什么事情,多少有一些預期。現在就不會像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有些時候會慌張,節奏把握得不好。”王俊煜說。
“第二次創業,心態上會希望把事情做好,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經歷過一次之后,就會更淡定一些,在產品戰略的判斷、產品設計的能力、鑒定能力都會不太一樣。”如今的王俊煜可以將最好的都放在輕芒上,讓它的起點高一些,他笑言就像新京報一出生時的風華正茂。
據王俊煜介紹,這個20多人的團隊對于生產輕芒雜志的內容,并沒有什么計劃,目前專注于連接高品質內容,僅有「輕芒雜志」的開屏文章、輕芒知乎專欄的「興趣懶人包」和「輕芒閱讀」公眾號內的介紹文字為團隊生產。
目前,輕芒雜志iOS版被App
Store首頁推薦,其小程序也曾連續六期蟬聯知曉程序周榜內容資訊類第一名,這對于剛剛誕生3個多月的App來說,成績可圈可點。
2.
給輕芒雜志貼個標簽——不是文藝,但是高品質
從豌豆莢到輕芒,王俊煜所做的產品名稱都包含一些文藝的味道,輕芒雜志從產品風格上屬于簡約派,在近一兩年也出現了很多文藝簡約的產品,比如網易嚴選、犀牛日記等,這種派系在互聯網行業的各個細分領域開始滲透。
但王俊煜否認了“文藝”標簽:“輕芒雜志不是文藝的,但肯定是高品質的”。
對于輕芒雜志,王俊煜并不希望被強化成狹義的文藝,其中所謂“文藝”的內容并不多,輕芒雜志整體上強化的是生活的品質,就此看來輕芒雜志與網易嚴選的目標人群是比較類似的,但輕芒雜志并不賣東西,而是通過推薦內容去了解興趣,也包括很多物質消費相關的知識。
相比犀牛日記,他則認為輕芒雜志強調高品質,與犀牛日記不太一樣,輕芒雜志的核心為言之有物,并不會刻意偏向某個調性。

在輕芒雜志中,你會看到很多種興趣標簽可以讓你訂閱,王俊煜用咖啡舉例講述了輕芒雜志對于用戶層級的區分。
“有一篇講述星巴克隱藏菜單的文章,它對于專業用戶就會覺得太淺,但是對于一般用戶來說就是高品質內容,有價值的內容;當用戶過了喝星巴克的階段,可以選擇訂閱‘手沖咖啡’這本雜志,當用戶已經訂閱了‘手沖咖啡’,那么關注度就會比最廣義的咖啡愛好者要深入,這樣也能將用戶區分開,為不同層級的用戶推薦適合的高品質內容。”
在專訪前的媒體溝通會上,王俊煜還透露了對于輕芒雜志用戶規模的期望:千萬到億級,在筆者看來,這確實是個具有野心的目標。
如何達到?王俊煜說依靠口碑,目前團隊對于產品還是感覺做得不夠好,比如文章推薦的質量還是有些差,這方面可以去提升。在不斷提高推薦文章質量的同時,他發現用戶量與這些都是有關系的,接下來會提升整體運營的質量,這樣用戶才會給朋友推薦。
而如何提升運營的質量,王俊煜認為這是為了提升輕芒雜志內容的質量,輕芒會邀請各個興趣領域的專家,來「輕芒雜志」內成為某本雜志的編輯,幫大家挑選好文章,關于具體的領域,他透露包括圍棋、日本動畫、油畫、舞蹈等。與此同時輕芒還會讓雜志結構編排更具雜志感。
3.
工具情結,為人稱道的筆記功能與未公開發布的新玩法
豌豆莢是一款成功的工具,而輕芒雜志,也有工具基因。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有一個筆記的功能不能不提,而筆記的不斷更新也間接反映出輕芒雜志是如何一步步做得更好的。
王俊煜:“我們希望注冊用戶能夠方便地把東西記下來”。

Kindle選擇的是傳統的做法:長按、拖拽、點選,這種方式永久了會覺得很傻,而輕芒雜志推送高品質內容,當筆記功能的使用率越來越多,王俊煜就希望能夠重新發明一下筆記功能,于是如今輕芒雜志的筆記功能包括了聲音、震動,這樣會讓產品的交互好一些。
“我們做的功能要少,如果做就做的非常好,也不會刻意地與別人做得不一樣。”王俊煜這樣解釋輕芒雜志功能的設計。
目前輕芒雜志擁有iOS與小程序兩個版本,安卓用戶自然不能滿足于小程序版本,王俊煜對此解釋道,目前iOS版本還在做比較大的調整,并且小程序版本與iOS版本的迭代是分開的,小程序版本的側重點在于分享,而iOS版本的側重點在于提升質量,這也是他在做產品更有經驗的一個表現,節奏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
“目前還是希望花更多的時間將iOS版做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這是輕芒雜志目前的狀態。
在筆者與王俊煜的對話中,他還透露了目前尚未公布的未來輕芒雜志小程序版的一種玩法。該版本的亮點在于可以將輕芒雜志的文章分享至微信群,群友點開文章做的筆記對群友可見,同時還配有進度條,可以查看群友是否查看了該文章,看到了哪兒,該功能可以幫助用戶找到更多相同興趣的朋友。
4.
和“錘子”一樣注重細節
在輕芒雜志中有很多興趣雜志可以訂閱,其中涉及到品牌的包括星巴克、宜家、Amazon、任天堂、特斯拉等,在中國的品牌中筆者特別注意到了“錘子科技”這個興趣雜志,錘子與羅永浩從來不缺少話題,王俊煜曾經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中回復筆者說“我要求添加的哈哈”,
那么他是如何看待錘子科技的呢?

王俊煜首先與筆者談起了錘子科技去年10月發布的Smartisan
M1,他認為M1與T系列不太像,T系列感覺是精美的藝術品,雙面玻璃感覺很珍貴,而M系列感覺稍普通一些。
王俊煜:我們都希望把更好的東西做出來,老羅這幾年也是漲了很多經驗,知道怎么把它(M1)做出來了,這不是一個使蠻力的過程,手機比App更復雜,受到的制約更多,當你更懂的時候,你會知道如何避開一些制約,不會再使蠻力。
老羅讀懂了手機行業,于是做出了Smartisan
M1,而對于王俊煜來說,豌豆莢則是讓他有了更多的經驗來做如今的輕芒,他認為自己很了解哪些地方做得更好是有價值的,如今可能說得難聽點是功利的,好聽一點則是目標性更強,就像輕芒雜志的筆記功能花費了他很多的時間去做,為的是希望用戶能夠多記錄,然后分享被朋友看到,這樣就可以將文章中精華的部分摘出來,王俊煜表示會把力氣集中在少數的細節上,其他地方不會花費太多力氣。
5.
投資:與輕芒同根生的光澗實驗室
很多的創始人將公司賣掉后,會進入投資機構,在那段時間去找下面的方向,而對于王俊煜來說 ,卻沒有做這樣的選擇,他很清楚接下來想要做什么。
與此同時,他還希望利用現有的經驗與資源接觸更多不同的業務,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將近十年的互聯網經驗讓他可以幫助很多小公司能操作。
于是,光澗實驗室就此誕生,雖然王俊煜坦言其精力的95%都放在輕芒上,但光澗實驗室的名字也如輕芒一般,引人遐想。

王俊煜:“我希望光澗實驗室能夠真正幫助到一些年輕的創業者,另外不要虧太多錢,幫我們開開眼界,這是目前的目標。”
而光澗實驗室目前關注的項目側重于非互聯網,王俊煜拿“Treep樹旅行”舉例,這是一個線下的旅行產品,它的核心并不是互聯網,還是旅行本身,但互聯網在營銷、提升效率以及CRM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再出發”的王俊煜通過輕芒展現了他對于產品的深刻認識,而光澗實驗室承擔起了開闊眼界的任務,如此的搭配也印證了他此前所說:“很清楚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
后記:
這一次采訪時間雖然不長,但讓筆者看到了一個正在享受創業過程、思路清晰、而且無比從容的王俊煜,而且筆者感覺,內容創業雖然非常火熱,但王俊煜這樣一個十年互聯網人去做“輕芒”這個高品質內容的平臺,并非跟風,而是恰好在對的時間,做了自己早就想做的事情,最終形成一個難得的創業狀態,這種創業,也許也是人生的追求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