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個月前,UC訂閱號與百度百家號剛起步時,速途網發表了一篇《內容創業者觀察|
UC和百家號真能PK微信今日頭條嗎?》的文章,分析新興開放平臺能否給內容創業者帶來流量和收入。
隨后,百度百家號于11月下旬宣布將為內容創業者分潤百億,形式為“聯盟廣告分成+原生廣告分成”;12月,UC上線W+量子計劃宣布投入10億內容扶優基金,以“創作獎金+廣告分成”兩種形式扶持平臺自媒體人。昨日,UC對965個賬號兌現了首月的萬元量子獎金。
1月14日,58同城CEO姚勁波,和新創立暴風體育的馮鑫在媒體訓練營年度峰會上都表示要做開放平臺,吸引內容創業者,并對于內容的價值和未來十分看好。
真金白銀的砸向創業者,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開放平臺,種種跡象表明,內容創業者在微信訂閱號的風口之后,一陣“龍卷風”在2017已悄然形成。
不為控制創業者的金元攻勢
新媒體生態運營商速途網絡旗下新媒體“創意社”是此次UC首批量子獎金的受益者,而在其他平臺,創意社以及很多新媒體創業者都在享受著補貼和流量廣告費,對于一條廣告動輒六位數的頭部新媒體和大的機構自媒體而言,這些補貼可能并不多,但對于很多新晉內容創業者而言,這筆錢代表著認可和堅持下去的動力。
其實面對平臺方的真金白銀,筆者先想到的詞是——金元外交。所謂金元外交,是美國第27任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提出的鼓勵和支持銀行家擴大海外投資,以實現向外擴張的外交政策,主要意在控制拉美經濟。
但筆者很快發現不對,金元政策中包含控制的意思,比喻用金錢達到某種目的。平臺方確實在用補貼吸引好的內容創業者,但目前的“獨家”趨勢還并不明顯,目前國內的平臺補貼更像早起的滴滴快的,砸錢補貼,看誰能干掉誰。
除了UC與百家號,早期的今日頭條擁有“千人萬元”補貼計劃,去年也發布了針對短視頻創作者的10億元補貼計劃;騰訊的企鵝媒體平臺則用“芒種計劃”籠絡了一部分自媒體人,入駐滿30天,文章被推薦20篇即可成為流量主,同時還可以申請原創標簽,申請原創補貼。
而相比之下,國外的新媒體開放平臺Medium在流量增加300%后卻大幅裁員。Medium的CEO Evan
Williams對于裁員原因解釋為“我們目前對內容創作和傳播的獎勵模式未能很好服務創作者和消費,目前的系統導致不實信息和廉價內容的大幅增加,犧牲的是高質量原創內容。”
所以我們發現,國內的媒體開放平臺雖然補貼的很粗暴,但算是誠意滿滿。對內容創作者直接補貼,這種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內容創業者的激情,吸引更多的內容創業者入駐平臺,同時對于平臺不可避免的低質量廣告內容,也能起到淡化作用,平臺內容質量受到保證了,流量自然不會少。
那么,這種不以為控制為目的金元攻勢會延續多久呢?對此UC方面對速途網表示,2017年將持續圍繞兌現自媒體價值展開,踐行賦能媒體理念。持續強化自媒體收益,為自媒體打造屬于自己的“內容店鋪”;同時將提供包括原創保護、社群運營、大流量曝光等功能,打造創新產品。最后,在內容生態建設上,UC訂閱號將重點鼓勵短視頻、深度精品以及窄眾重垂內容在UC平臺開花結果。
而關于百家號2017年的發展戰略,百家號表示“目前扶持力度已經很大了,2017將會重點向優質作者傾斜。”
所以,如果把2013年開始的以微信訂閱號為代表的新媒體紅利期稱為風口,那筆者更愿意把目前的新媒體創業形態,稱為龍卷風——平臺的補貼匯聚成氣流,將內容創業者更快的垂直上升,但問題在于,補貼是否可以長久,而究竟補貼多久,能夠達到持續的多方平衡。
新龍卷風,內容創業者怎么看?
速途網絡新媒體運營鄭州中心副總經理兼產品總監彭洋對于這場龍卷風表現的比較理性,他對于平臺方有更多期望——更多的變現方式,流量分發規則的完善。
“變現不應該只是平臺廣告曝光、點擊收入和平臺補貼,也可以增加內容導購電商的功能,在文中直接插入電商平臺的產品,獲取電商傭金分成等,變現方式越多,那么平臺的粘性才越強;其次是內容審核分發的規則要完善,完善機器的算法,讓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得到推薦,而不是被標題黨或者膚淺的內容替代,對自媒體人給予保護,避免他們的內容在其它平臺被盜用,得不到首發”,彭洋表示。
另外據了解,主打內容電商閉環的淘寶達人號已經受到不少自媒體和機構的關注。據彭洋透露,速途網絡方面已經布局了一段時間,目前已經獲得收入。
CityWeMedia聯盟新媒體負責人唐德強認為,自媒體平臺和自媒體人是相互依存的,目前自媒體人內容還不足以支持越來越多的平臺需求。單純從自媒體平臺而言,第一是靠譜的推薦機制,目前大多數平臺都是標題黨,各平臺有自己的特性,自媒體人不了解平臺,需要靠譜的推薦機制挖掘優質的內容;其次是自媒體平臺簽約自媒體人,自媒體人為自媒體平臺生產獨家的內容,目前依靠量子計劃以及閱讀分成是很難養活自媒體人,保障機制有助于自媒體人安心的生產內容;第三,是自媒體平臺自身的課堂培訓,有助于自媒體人了解平臺特性。
可見,內容創業者與平臺之間的關系就像是魚與水之間一樣,魚多,池塘也不少,內容方開始逐步更有話語權,同時他們也都提到了平臺的推薦機制,這確實是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機器算法和其他模式的一場長久戰役,內容創業者不愿意在流量和內容調性方面去被迫選擇。
總體來說,2017年內容創業的風力不降反升,金元攻勢就是直接的證據。而2017年,內容創業也可能是進化最快的一年,這種業態的進化帶來的知識豐富,甚至會演變為屬于中國的“文藝復興”,筆者只有兩個字——期待,請讓這場龍卷風更猛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