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召開的未來論壇上,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接受鳳凰科技采訪時表示,投資人進行投資的時候沒有情懷,是純粹的投資人。
“作為投資人,我們只做投資,但是作為音樂家,有時候為了吸引創業者我也會唱一首歌。”徐小平說,投資追求的是回報或者對于回報的堅定信念。
“但當我在決定投資的時候,如果我不相信他能成功,我是不會投資的,那就是贊助,我也贊助,那是情懷。”他表示。
科學家創業要有企業家精神
近年來掀起的創業大潮中,不乏搞科研的科學家跨界創業。在徐小平看來,這類創業者需要具備會找錢、會花錢、會賺錢的企業家精神。
他認為,絕大部分科學家一生獻身于他的一個課題或者一個領域,他們其實是沒有心思去找錢、花錢和賺錢。因此需要一個企業家帶著科學家,或者科學家本人具有企業家精神。
“所謂企業家精神,就是會找錢、會花錢、會賺錢。”在徐小平看來,當科學家能夠用企業家精神將科學發現或技術,變成社會可以使用的財富,他的能力就不可阻擋了。
在選擇科技領域,尤其是近兩年來比較火熱的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時,徐小平表示他最看重創業者是否受過世界級的科技教育。
在他看來,人人皆可創業,人人皆可成功。“但就在科技創業這一塊兒,還得是那種站在世界最頂端的科學巔峰上,由上往下看的那些人。”
人工智能取代投資人?
去年谷歌AI系統AlphaGo與李世石的人機圍棋大戰,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的廣泛關注。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認為,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取代目前大部分的工作。
談到這個問題,徐小平表示,如果設想成立,人工智能會先取代PE私募股權投資,然后是VC風險投資,最后才是他早期天使投資人的工作。
不過,徐小平并沒有危機感,他認為人工智能做不到像天使投資人那樣去與創業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去年我們投了150個項目,今年會更猛!”據徐小平介紹,當外界都在說2016年是資本寒冬的時候,真格基金反而投的創業項目更多,比起2015年多了50%。
徐小平認為,投資界并不存在“下半場”的說法,在他看來,創業和創新永遠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