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劉強東2月曾提出“傳統品牌企業應該砍掉電商部門”,有人解讀稱其意在于,零售商就應該做好產品,不用自建電商,賣貨交給電商平臺來解決。但2016年,速途網發現,電商對于品牌反哺效應越來越明顯,企業對于電商部門的投入更大,擴容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就在兩年前“互聯網+”概念剛剛提出之際,速途網曾經采訪過一些傳統企業,他們的共同點在于,希望擁抱互聯網,并且都在搭建電商部門;而他們的糾結之處在于,不知道應該在電商投入多少,是只靠第三方賣貨?還是考慮自建電商,從他們的回答中就能看到——很糾結。
而兩年過去了,速途網回頭看這些企業,其中的一些中小企業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渠道拓展銷售已經非常成熟,過得很好;而其中一些大品牌,電商部門已經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速途網看到的是,猶豫和糾結的消失,取而代之是——發展電商,加大投入的義無反顧。
電商人才成為香餑餑折射企業電商戰略意義
在幾年前,企業電商部門可能只有一兩個人,是企業中的二級甚至三四級部門,工作可能就是在天貓上開個店鋪;但隨著企業對于電商的認識逐步加深,速途網發現,企業電商部門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
自媒體“萬能的大熊”也發現了這個現象——各大公司電商負責人都升職加薪了。

圖:截圖來自微博、萬能的大熊
速途網簡單將大熊的截圖轉換為一個表格(表格1),更加直觀(大熊老師數據源是公開新聞,所以各位高管名字我們也不打馬賽克了)。可以發現:羅萊家紡、老板電器、海爾等企業的電商負責人在三到四年內職位提升明顯,總監上升至總經理、副總裁級別非常普遍。也就是說,電商部門負責人現在直接向CEO匯報,電商部門也成為企業內最重要的部門。

表格1:部分大品牌電商負責人升職
薪酬方面,從微博@電商在線公布的截圖可以看到,一些獵頭的數據顯示,有關企業電商高層職位的薪水從百萬到幾百萬不等,電商負責人年薪百萬起已成常態。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同為總監級別,電商總監的薪酬會比傳統總監高出10%至20%甚至更高,且每年會有10%以上的增幅。而國際知名企業電商負責人年薪可達300萬。

圖:截圖來微博電商在線
速途網分析,電商人成為香餑餑,折射了企業對于發展電商堅決態度。布局電商較早的企業,大多啟用“家生子”,老人做新事,扛下來的是實戰派精英,企業必然不會讓寶貴的“家生子”流失,升職提薪非常正常;相比之下,起步較晚的企業自我培養不現實,挖人必然要付出更高的薪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業平均薪資水平。
而電商部門地位的提升,也意味著部門的增容以及職能的擴充。據速途網了解,大品牌的電商團隊都在擴軍。最典型的是貴州茅臺,據悉,茅臺電商團隊一年間擴展到原有的7倍規模,且電商團隊全部為天貓旗艦店服務。為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茅臺電商團隊甚至從茅臺鎮遷至省會貴陽;寶潔今年電商部門人數已經達到去年的3倍,配備專項支持團隊,包括人事、財務、數據等。
此外,一些公司還專門為電商部門重新調整組織架構,配備支持團隊。如西門子,橫向成立數字媒介部用于支持電商部,該部門職能包括媒介投放、市場營銷、數據與客戶關系;海信通過整合市場、營銷、數據、會員、IT等資源,統籌各品類產品與電商平臺對接。
企業電商部門的人才軍備競爭,與劉強東曾經引起爭論的“企業應該裁掉電商部”言論形成反差,劉強東當時強調的“分工不同,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道理沒錯,但說的只是賣貨的事。現在,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發現,電商運營本身就是企業能力的體現,甚至比賣貨更重要。電商部門不斷升級背后,是電商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更多的是肩負著深度研究消費者、挖掘消費者習慣以及承擔消費者運營的職責。
邁進新零售時代,企業發展電商的義無反顧
此前,美團王興曾經提出中國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有人認同,而也有反駁這是個偽命題。但無論下半場是否存在,對于零售業來講,與電商的深度融合,都已經讓整個產業進入“新零售”時代。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逍遙子)在新網商年會上闡述了“新零售”的核心,他認為,“今天整個走向新零售的核心,不僅是要完成在企業內部的組織之間的重構、職能之間的重構,利用互聯網爆發商業新的力量。更重要一點是能夠完成企業組織之間的重構,來完成商業進一步革新和演變。而企業對于電商核心團隊的一系列動作,正是一種重構。”
美的是這種重構的受益者。阿里大數據成為美的提前獲知消費者痛點和期望的重要依據,2016年,美的先后發布了智能電飯煲、洗碗機、豆漿機等53款天貓定制產品,在雙11期間貢獻了25%成交。目前,美的在天貓已累計收獲近166萬粉絲,成為天貓電器城被關注最多的家電品牌。天貓也通過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和玩法,幫助品牌創造顧客、留住顧客,玩轉粉絲和會員經濟。
美的集團數據顯示,2016全年在天貓單渠道銷售額突破100億,成為家電行業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天貓首個年銷售額破百億的家電品牌。
寶潔就是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寶潔大中華區電子商務總裁許敏介紹,“在天貓海外旗艦店的新品上架前,我們會邀請消費者作為‘體驗官’,提前試用新品并分享體驗,通過實際感受來幫助寶潔挖掘新品的最大賣點,隨時調整市場策略。”未來寶潔還將為線上消費者量身定制新的品牌和產品,并把電商作為首發平臺甚至唯一的銷售平臺。
可以發現,最近幾年發展比較好的企業,大多是果斷的打破企業固有組織架構,圍繞電商部門重組,真正搞明白線下門店和電商的組織關系,把網上和網下銷售通路一體化考慮最終使
整個品牌力、商品力在電商這個渠道當中能夠爆發出來。當獲得消費者的積極反饋后,義無反顧的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后記:
逍遙子說,“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標志,是要完成消費者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每個企業都要走向數據公司,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
無論是企業圍繞電商部門的組織重構,還是第三方電商平臺對于企業所提供的大數據等深度服務,都是朝著消費者深度挖掘的目標努力,為的是使品牌能夠獲得“數字化的訂單、數字化的交易、客戶信息的數字化”,從而獲得更多數據洞察。
這才是新零售時代,企業提升能力和經營水平的正確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