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由國際領先零售咨詢公司凱度零售咨詢主辦的“《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互聯網B2B市場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可口可樂、聯合利華、瑪氏、雀巢、中糧、伊利、恒安等眾多制造商以及媒體出席了本次發布會。知名B2B自媒體人趙波作為活動特邀主持,進貨寶CEO王成、托比網首席分析師申飛在現場做了精彩分享。

本次發布會的主題為“變局——快消B2B元年渠道之變革”。體量過萬億的中國快消品傳統通路生意高度分散,急需要通過互聯網B2B的方式進行整合變革?!?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互聯網B2B平臺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品牌商,經銷商,零售終端以及B2B平臺四方角度入手,深入展現了快消互聯網B2B行業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傳統通路地位仍難替代 卻逐漸暴露低效弊端
盡管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傳統通路對我國快速消費品市場仍然意義非凡。在快速消費品市場中,雖然現代通路和電商渠道在過去快速發展,但傳統通路擁有680萬小店,覆蓋龐大的購物者基礎,仍是我國快消品流通的重要構成部分。
而傳統通路的弊端在于,小店高度分散、供應鏈層級過多,使品牌高度依賴多層級的分銷模式,最終導致了渠道效率低下,品牌鋪貨,渠道利潤被層層消耗,終端執行差且難管控。根據凱度零售咨詢對于快消品制造商傳統通路生意以及互聯網B2B開展情況的調研結果,目前超過一半的制造商依賴超過200個經銷商以實現現有市場覆蓋,而食品飲料品類這個比例達到了近70%。
而在整個流通鏈路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經銷商在傳統生意中也面臨巨大的資金和庫存壓力,同時各類費用的上升也導致利潤空間越來越被壓縮。對于鏈條末端的小店商家來說,傳統的進貨方式過程繁瑣、效率低下、貨品質量難以保證;進貨選品和經營時又缺乏專業性指導,店鋪競爭力逐漸喪失。
解決傳統模式弊端 快消品互聯網B2B的興起
2013年,快消互聯網B2B行業逐漸興起,一些專注于快消品領域的互聯網平臺開始發力傳統通路,致力于運用互聯網思維重塑通路渠道。這一趨勢隨著資本的涌入和平臺的興起達到高潮。截至2016年11月,市場上共有70多家快消B2B平臺,在2016年總計獲得了超過50億元的投資。
目前快消互聯網B2B主要分為兩種商業模式,即自營與撮合。自營型B2B模式的特點主要為買斷貨物,進行貨物統倉統配,以低買高賣賺取對小店商品的銷售差價。代表性平臺有中商惠民網、進貨寶、京東新通路等。撮合型B2B模式是為供應商與小店雙方提供交易平臺,通過收取服務傭金、廣告等增值服務實現盈利。代表性平臺有掌合天下和阿里巴巴零售通等等。
快消B2B仍處于起步階段
快消B2B仍處于起步階段。根據凱度零售咨詢調研結果,目前已展開互聯網B2B分銷生意的制造商還比較少。盡管通過開展該生意,品牌商鋪貨的情況有一定提升,分銷的成本也有所下降,但B2B平臺平臺扮演的角色還大多局限于門店開拓與賣進,且缺乏終端營銷、執行和銷售推動的能力,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現有經銷商對于品牌商的服務能力。

快消品互聯網B2B的發展前景與趨勢
雖然目前快消品互聯網B2B對小店的滲透程度還較低,但是在平臺的快速拓張以及資本涌入下,小店店主逐漸提高互聯網意識,已是大勢所趨。
互聯網B2B平臺正在加強對整個產業鏈的服務能力。未來,B2B平臺會依靠大數據積累向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提供更深度的服務以提高通路效率,對通路參與者提供供應鏈金融支持,并向2C(對個人)業務進行延伸。預測到2018年,將會有44%的小店成為互聯網B2B的受益者,整個由互聯網B2B平臺產生的生意將占到快消傳統通路出貨額的近20%,千億的市場將隨著互聯網的力量逐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