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支付寶“圈子”上線,
“校園日記”和“白領日記“頻繁出現曖昧內容而飽受爭議,支付寶被網友調侃為“支付鴇”。雖然已發布道歉聲明,但是其社交之路依然會繼續前行,此番舉動是純屬無意還是故意炒作,圈外人無法得知。但值得反思的是,社交一定得打情色擦邊球么?我們究竟要什么樣的圈子?

社交時代,讓我們把心事沉淀下來
即使我們宅一年,依然可以在微博上關注名人動態,在豆瓣天涯上發帖回帖,在知乎果殼上問題答疑,在QQ微信與好友聊天、視頻。如果需要結交異性,更是有陌陌和探探打頭陣。
可是這些社交,是值得我們付出時間精力的嗎?
優秀社交平臺的衡量標準并不是其日活量或下載數,而是其功能可讓人們更好地表達自我、展現自我,結交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絕不僅僅是為了積攢人脈抑或滿足底層需求。

無營養狂歡,是否會成為一種傷害?
沖動社交的缺點之一是沒有沉淀價值。
當今如火似荼的直播平臺,其特點是滿足人的窺私欲與獵奇心態,這正是一種將時間大段消耗的淺層社交。當然,并不是說直播平臺的存在就毫無意義,而是說,如果其不朝其他方向轉型,很可能會淪為膚淺且毫無營養的狂歡場所。
令人擔憂的是,年輕人剛步入社會,開始重度使用社交平臺,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從眾,把不良風氣認為理所當然并習以為常。這并非危言聳聽,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可以沉淀,也可以展開健康社交的平臺。

多重社交,未來發展模式
據筆者調查,并非只有少數人在從事社交轉型,而值得一提的是一個結合多重社交形式的APP,名叫“米湯(metome)”。與大多小眾app的專攻不同,米湯結合圖文、視頻、語音直播形式于一體。

而今,單純圖文用戶缺少參與感,無法形成有效實時互動;而視頻直播又太過緊湊,需要占用用戶的大塊時間,而且顏值門檻高,設備復雜,暴露真實身份等問題也令人擔憂。
米湯將這些模式進行整合,創建了“王國”直播平臺,既滿足了碎片化的需求,又提升了參與感,同時不干擾現實生活。另外,在米湯也不乏能人異士,如無腿登珠峰的勇士,善于修補的手工匠人,堅持手上作畫的姑娘,和一艘船闖蕩世界的旅行家。米湯暫不設私信功能,一切交流均在彼此王國之中,以對話的模式進行,以防止他人騷擾的情況發生。
當然,為了方便交流,米湯也設立了核心圈等功能以形成社群,在分享互動中,將陌生人聚集成興趣組,以便長久聯系。

依筆者淺見,若要系統學習,應研讀書籍;若要增長見識,結識有趣之人,才應尋求社交平臺。我們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健康、方便且能表達自我的空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