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個銀行卡的巨人“銀聯”發布了二維碼支付標準,一時間就出現了“二維碼支付市場上演三國殺”這類的傳言,但是筆者感覺此類說法有些激進,遂理性分析一下銀聯到底能不能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
首先,我們得先明確一件事:銀聯為什么要推出二維碼?

近些年,我們看到了一系列互聯網產品去顛覆傳統行業,O2O讓我們更加便捷地訂外賣、洗衣服、享受各種從前需要更多繁瑣過程的服務,但是O2O更多地只是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其活躍用戶遠不能與支付寶、微信這類功能性應用相比,而此次銀聯推出二維碼支付卻是在二維碼支付市場已經成熟之后,由此可見銀聯如今已經不能容忍這種寡頭壟斷的境況,準備以國家隊的身份進入市場分一杯羹。但是,不知道各位是否能夠認同筆者下面一個觀點:銀聯可能跟不上支付寶與微信的節奏,只能在其后默默追趕。
不可否認,銀聯準備推出自己的二維碼支付,確實是想要搶奪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份額。每一個新生事物進入我們的生活中,都會得到我們的關注,但是能夠吸引我們多久,就需要依靠應用的硬實力了。
首先來說,支付寶與微信做支付是為了賺錢,而銀聯想要進入這個市場,也是看中了這塊蛋糕,但是銀聯想要通過支付賺錢有一個前提:足夠多的用戶。

據相關資料顯示,支付寶用戶量已達到3億,而微信注冊用戶已超過9億,其月活躍用戶也達到了6.5億,在如此用戶量的前提下,盈利不成問題,同時支付寶與微信已經成為了二維碼支付的主流,后來者百度支付、京東支付等雖然在線下也有布局,但用戶更多存在于其公司下的應用中,二維碼支付市場還難以立足。

百度與京東都是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其支付服務尚不能與支付寶微信抗衡,這是源于用戶已經對支付寶與微信形成了依賴,同時也是源于支付寶與微信不僅僅是一個支付工具,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反觀銀聯的進場,其生態已經不能成為黏住用戶的那個甜頭,并且用戶也需要一個選擇銀聯二維碼支付的理由,但是這個理由是什么,只能等待銀聯的宣傳海報告訴我們。
前邊我們也提到了為什么支付寶與微信會擁有這么多的用戶,支付寶作為淘寶、天貓的必選支付通道,輕松獲得了眾多用戶,它在推行自己的支付時,只需要想辦法讓這些用戶用起來就好。

于是大額的補貼開始鋪天蓋地砸向我們,據了解這些年支付寶的補貼額度已經超過億元,相信看這篇文章的你肯定都參加過上圖這種立減的活動。時間進行到最近的1210支付寶口碑日,我們也能看到補貼這種形式的存在,更有消息稱此次口碑節工作人員手把手給顧客安裝支付寶,讓顧客去享受這種優惠。
而近一年支付寶在社交上的嘗試雖然并不是那么見效,但是“集五福、生活圈”卻是吸引到了足夠的關注,一時間涌入支付寶的用戶普遍增多,然而卻沒有達到持續活躍的目的,但是支付寶的定位始終還是一個支付工具,用戶也不會去過于在乎其在社交上是否成功。

微信方面,其作為社交軟件本就有著先天的優勢,只要將產品做好,讓用戶產生支付習慣并不是什么難事。在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微信紅包”,這種通過互聯網在親友間互相祝福的方式真正帶動了微信支付,同時正是因為有著海量用戶數作為基礎,轉賬功能可以補足一系列小型商店無法網絡支付的困境。
那么,銀聯如果進入二維碼支付這個市場,能依靠什么與支付寶微信上演“三國殺”呢?(雖然我并不認同這個說法,但是請允許我使用一下這個詞)
安全或許是銀聯的殺手锏了,幾年前就有支付寶數據外泄的事件,前幾天京東數據外泄也是驚出了人們一身冷汗,數據是否安全已經成為了當下用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銀聯作為國家隊,其安全系數自然要比支付寶微信高,同時一旦銀聯的二維碼進場,勢必會對支付寶微信造成一定影響;同時,還有一點在考驗著銀聯,那就是補貼力度,支付寶一直在做補貼,雖然數額較少,但是由于擁有用戶量做基礎,也算是從容不迫,微信近期一直在做獎勵金的活動,占據了二維碼支付市場前兩名的它們尚且還在變著法去調動用戶的積極性,目的也是為了擠壓其他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
那么銀聯在進入戰場后,恐怕支付寶與微信不會坐以待斃,它們會想方設法地去搶回失去的份額,銀聯如果拿不出可觀的補貼,恐怕用戶的選擇還會是支付寶與微信,同時前邊也提到了,僅僅作為支付工具的銀聯二維碼,需要給用戶一個安裝的理由。這還是在不考慮銀聯推廣能力不如支付寶與微信的前提下做出的猜測。
小結
銀聯在二維碼支付上的嘗試是值得肯定的,作為用戶來說也很能了解銀聯想要給我們一個更加官方的支付通道,但是面對支付寶與微信這兩座大山恐怕不是那么輕松就能玩轉的,在如今的互聯網公司面前,任何公司都需要更加努力找到吸引用戶的形式,同時用戶也需要找到持續使用的理由,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用戶選擇這種更加安全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