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錯了的解釋也許會讓谷歌烏龍事件平息,但前有“魏則西”事件,后有“人民幣匯率錯誤”事件,搜索引擎到底值不值得我們依賴也許會成為一個重要話題!

? 昨日凌晨,谷歌美元兌人民幣報價驚現7.43,外匯網站XE報價也給出了美元兌人民幣日高7.43279的報價。
而就在幾日前,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通過推特賬號發文批評中國的貨幣政策和匯率制度,加上這次谷歌與XE的匯率突發變化,事件也引起了外界的的眾多猜測,對此,華爾街財經專家表示,這次的烏龍事件很可能是由于谷歌在抓取相關數據時引用了XE公司的數據源,而該公司內部的技術問題導致了匯率出現大幅波動。
在經過3個小時的補救后,谷歌與XE的匯率都已恢復正常,而紐約外匯市場離岸人民幣兌美元5日尾盤上漲60點或0.09%,報6.8640元,創11月14日以來收盤新高,這一數字也持續遠離11月24日所創下的低點6.9650元。
事后,谷歌與XE公司紛紛就“人民幣烏龍”一事公開道歉。盡管如此,但頻頻出錯的搜索引擎也值得我們深思。近年來,隨著智能產品的不斷普及,搜索引擎可被每個人“掌握在手中”,但這也造成了部分人們將搜索引擎當做首選的問題解決辦法,除此之外,知乎等知識共享平臺也成為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依賴性不可謂不強。
今年四月,因患滑膜肉瘤,年僅21歲的魏則西去世了。隨后,他的死將百度推上了風口浪尖,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魏則西生病時其家人通過百度搜索選擇醫院;
二:在結合百度推廣以及實地考察后,放棄了其原定治療醫院;
三:醫院前期所說與實際治療效果不一,魏則西最終死亡。
此次事件中,無論是百度搜索也好,治療醫院也罷,吃相不可謂不難看,競價排名的推廣讓其醫院登上榜首,干擾用戶選擇。同時,也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不應失去主觀意識,過度依賴搜索引擎”。
事實上,除搜索引擎外,知識共享平臺誤導用戶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拿當下較為火爆的知乎舉例,的確存在某些問題答案是錯誤的情況,且錯誤以及有誤導性的答案不僅存在,甚至得到多個贊同,這是多么令人憤慨、難受和失望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人們,都是希望追求真知的,只不過有時候確實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被誤導了,但這恐怕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樣子。
如果僅從問答質量的角度來考慮,平臺不妨可以考慮對過于主觀的問題和答案進行過濾。太過泛化、主觀或太過爭議性的問題可以關閉,譬如常見的“XXX有意義嗎?“或者”你覺得XXX好嗎“之類的問題,因為很多答案不靠譜的原因是提問本身并不靠譜。同理,這些方法在搜索引擎上也可以嘗試。
最可怕的不是不懂,而是得到了錯誤的解答,當人們把搜索當做解決重要問題的模式這本身就是可怕的,人們求助搜索引擎時,網上提供的答案五花八門,且并不需要負責任,這時,就會對一些鑒別能力不強的人產生誤導,當然,如果大家將搜索引擎做為問題的參考,這點還是蠻好的。
無論是此前的魏則西事件,還是這次人民幣匯率事件,都應值得我們思考,大家應增強自身的主觀判斷意識,不應盲目的相信搜索引擎,不要失去辨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