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亞馬遜的不必排隊結賬實體零售店計劃公布,據了解消費者在商店中,只要拿走自己想要的物品,隨后直接離開即可,不需要排隊,也不需要結賬。
筆者聽到這樣的消息在驚嘆了一秒亞馬遜這家公司的創新能力過后陷入了沉思,“拿了就走”這會是未來主流的零售方式嗎?
在美國確能解決痛點,國內別指望了
首先,我們必須肯定亞馬遜的這種創新,這確實解決了很多人在傳統線下商超購物時的痛點。排隊結算在這個高速發展時代,確實從很久之前就沒有任何的進步,即使我們能夠看到支付寶、微信等等掃碼支付出現在商超之中,但是這對于結算時間的節省少之又少,支付方式的革新已經不能滿足于目前的市場環境。

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想要把消費者從線上帶到線下,雖然最近幾年雙十一的銷售額還處于上漲的趨勢中,但是我們卻能看到增速在下降,今年雙十一天貓銷售額1207億元,去年雙十一天貓銷售額912億元,前年雙十一天貓銷售額571億元,這種增速的下降讓電商不得不尋求線下的幫助,而亞馬遜作為全球幾大著名的互聯網公司,如今選擇了這種“超未來”的零售方式,確實讓人看到了希望,但是理想有時過于超前,我們目前的理解力似乎還差那么一點。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國內的電商在線下方面有著怎樣的小心思。京東與永輝超市、沃爾瑪等牽手,試圖通過線下的力量與其他競爭對手抗衡,O2O模式下的京東到家想要連接用戶與超市的距離,但是京東卻未曾將消費者從線上帶到線下,不過隨著京東運費的調整,恐怕是為了節省物流成本,此舉也被解讀為京東到家的增量方式,但是用戶能否買賬,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阿里O2O方面最能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口碑,其CEO今天還宣布了口碑平臺日交易筆數超過1500萬筆,so
what?這能說明什么嗎?當然阿里還有投資盒馬鮮生,據說它們現在擴張線下門店,甚至還要開到北京,同時前段時間阿里還入股了三江購物,想要通過一系列對于線下渠道的控制去收獲用戶,但是線下還處于起步階段的阿里是否能實現它的美夢,我們還需數據來檢驗。

但是,我們能看到的是,目前國內的電商做線下所做的事還是幫助線下零售商賣貨,這是源于我國的零售業遠不如美國那樣成熟,用戶主流的購物方式如今在線上,而并非像美國一般的線下,而亞馬遜在零售業成熟的美國開線下店看似是可行的,但是這種“拿了就走”的模式能否能夠經得住考驗呢?
拿了就走?考驗信用的時候到了
其實,亞馬遜之所以想要做這種“拿了就走”的模式,主要是出于對于自己AI技術的信心。我們發現不久前,亞馬遜公布了一個新的人工智能平臺,并帶來了三款基于機器學習的工具,其中就包括圖像識別的工具,同時亞馬遜AWS在近些年的發展已經讓其可以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所期待。

但是,我們也看到阿里近期在人工智能方面宣傳也是足夠多,在今年8月的云棲大會北京場上阿里云第一次向外界推出了人工智能ET,而10月在主場杭州的云棲大會上,人工智能ET為杭州提供城市數據大腦,同時在今年的雙十一晚會上,阿里云ET還給全球關注變了一個魔術,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未來決戰的方向了,就連霍金都說:
“人工智能的研究意味著人類在進入新的文明的路上,歷史的步伐是無法阻擋的。”。

人工智能讓亞馬遜能夠幫助亞馬遜實現“拿了就走”,但是如果將這項計劃搬到國內,恐怕就沒那么容易實現了,因為“信用”是永遠逃不開的話題。在去年6月,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我們似乎可以從中窺探出一些信息,據了解在當時芝麻信用做了一次嘗試,把北京的一家全時便利店、杭州的一家華潤萬家Vango便利店切換成無人模式——“無人超市”。所謂的無人超市就是超市里沒有收銀員,柜臺上擺著收款二維碼和流程圖,結算的時候可以選擇支付寶掃碼在手機上付款,也可以將零錢投進錢箱,整個結算過程都是由顧客自己完成。這場承擔著信用消費的嘗試,最后以虧本了三千元左右收場。便利店尚不能考驗我們的信用,商超就更別想了。
未來的購物方式會是什么樣?
亞馬遜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國的未來購物模式,那么就國內來說,會是什么樣呢?
目前在商超中,已經出現自助掃碼,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結算的購物方式,但是使用者并不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種自助結賬方式并沒有真正方便消費者。記得在14年的時候,曾有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想要解決商超和消費者的痛點,把線上線下體驗一體化,名字叫做“多點Dmall”,它們與超市對接,為用戶送超市的商品,并給予一定的折扣,然而最初的創立者劉江峰如今已經去了酷派做CEO,此前也深陷裁員風波,如此可見通過互聯網連接線上線下這條路走起來確實有些困難。

那么,我們未來的購物方式會有哪些可能呢?首先要提到的肯定還是VR,今年4月份,淘寶BUY+概念推出,直到11月初每個人都能體驗,雖然目前BUY+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看到京東也在VR方面布局,我們或許可以將其定位一種發展方向;另外,具有更多玩法的線下購物場景將成為主流,最近支付寶口碑宣布接入1000家購物中心,準備連同線下購物中心一同度過雙十二,而此前萬達飛凡也曾聯手線下實體構成同盟,準備與電商一較高下,這或許也能夠為我們帶來新的購物方式;最后,定制化的產品生產模式將被應用更多,馬云對于未來商業模式的闡述中提到過C2B反向定制,而10月底阿里與蘇寧成立貓寧電商也對于C2B有所提及,互聯網公司深知消費者能夠真正買到自己需要的才是最能培養用戶粘性的,所以定制化產品的購買方式也成為未來的購物方式。
所以,我們的購物方式在未來肯定會有所改變,就國內來說,可能不會像亞馬遜那樣“拿了就走”,但是借助技術、娛樂等方式,也能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購物體驗,我們期待國內互聯網巨頭能夠擔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