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騰訊TGP上架了第五款單機游戲。截止目前騰訊推出的所有游戲都曾在Steam上架,而完美世界、蝸牛等廠商也同樣把目光瞄準了Steam上的《DOTA2》《CS:GO》和《方舟:生存進化》等具有網絡聯機屬性的買斷制游戲,單機/聯機為何被看做突破口?大陸Steam玩家的規模和消費能力究竟有多少?讓我們來一一分析。

1、Steam國區注冊用戶迅猛增長
SteamSpy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約有600萬已激活的Steam賬號,全球有4%的Steam用戶來自中國,中國Steam用戶平均每人擁有8款游戲,以《GTA
5》為例,受惠于價格影響,這款游戲11%的銷量來自中國用戶,共售出了225000份,貢獻出675萬美元的銷售額。
而到2016年中國內Steam激活用戶已經超過1000萬,雖然存在著一人多賬號等問題,實際用戶數與統計數據應該有差距,但數據的增長說明了國內玩家對于Steam平臺的認可和接受。
Steam在PC單機聯機平臺的統治地位已經形成,完成了從小眾向大眾的跨越,玩家數量、活躍度、消費熱情都高于國內主機市場,未來對于國內游戲行業的發展所帶來的改變也不可估量。

業內人士認為,Steam的五大好處在于:
1、 中小廠商不再需要把利潤交給發行商;
2、 中小廠商可以保留游戲的版權和商標權;
3、 中小廠商的自主性更大;
4、 降低中小廠商的銷售成本;
5、 小成本游戲也可以有機會走向全世界。
根據2016年上半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16年上半年中國客戶端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281億元,同比增長5.2%,但就增長率來說,近四年增長率分別為18%、9%、4.2%、5.2%。相對手游每年50%以上的增長率,想在端游領域實現突破的可能性不大,PC游戲新品數量持續下滑。

與中國的PC游戲市場情況不同,2015年Steam平臺有3000款新游戲上架,同比增長近58%,并且該平臺全球有超過1.25億活躍用戶,同時在線用戶超1200萬。對于全球游戲行業來說,Steam的成長速度無疑是驚人的。
按照TGP產品總監王偉光的說法,TGP平臺未來的業務重心將是PC游戲,即單機和網游作品的發行和運營。在TGP単機領域,官方預計年內將上線8款左右游戲,明年完成上百款單機游戲的規模。
即使是質疑騰訊虛晃一槍的媒體們,在面對首月百萬銷量的《饑荒》聯機版后,現在也開始正眼審視騰訊在單機模塊的小動作。
2、國內玩家單機消費潛力被低估
中國玩家Steam使用和消費水平究竟有多少呢?首先看近期先后被完美代理的《DOTA2》《CS:GO》和本周被蝸牛代理的《方舟:生存進化》。
截止2016年11月DOTA2全球注冊玩家已達9050萬,國服注冊玩家占到了全部玩家的10.01%,超過900萬。根據steam統計全球DOTA2玩家平均日活躍人數在800萬左右,按照這個比例,每天平均有80萬中國玩家活躍在DOTA2的游戲世界,實時在線人數也超過10萬,而國產端游中收入增長率較好的《劍網3》最好的日活也只有90萬。

CS:GO在Steam總共賣出2590萬份,售價15刀,國區售價48元,中國玩家購買數量占到了2.15%,數量在55.68萬份左右,不算打折價格光游戲本體在中國也賺到了兩千多萬,不能忽視的是,這個游戲存在內購,玩家們開箱不亦樂乎,光從玩家充錢開箱中,V社也賺得盆滿缽滿。


在其他游戲中今年3月發售的全境封鎖共在steam完成了94萬份銷量,12.64%僅次于美國,大概12萬內地玩家購買,再算上其他方式購買的,可達20萬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