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管理學大師克雷頓的ERG理論,當人們的生存需求已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滿足的時候,就會開始關注和考慮相互關系需求和成長需求。當今時代人們對自媒體內容的需求便是出自于生存之上的成長需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自媒體的口碑傳播變得尤為重要。
在過去的互聯網自媒體紅利時代,幾乎可以說,只要你的內容做到了與眾不同并且又有了一定量的粉絲基礎,很容易做到幻想中的“口碑傳播”。可是,如今的自媒體3.0時代,時代背景和趨勢決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迅速攻占微博和朋友圈的,好的口碑不再是那么極易獲得了。傳統的互聯網行業競爭模式下,競爭的目的都是吃死所有對手,最好是整個行業就只自己一家,干脆做成行業壟斷最好了,當然是在不考慮有效投資的不足這種情況的。而現在的互聯網行業,僅僅是規模做大已經不管用了,百花齊放的文化現象容不得你做死亡競爭,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才是重中之重。
作為自媒體,在保證了逼格足夠高的同時要找到自己內容和產品的核心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盡全力地將這一核心點打磨到極致,只有達到極致才有可能獲得口碑,進而迅速傳播和推廣。當有了這樣的基礎,下面要考慮的就是怎樣去開發粉絲經濟了。而在這一方面,其實相較于打磨極致來說就容易的多了,只要有明確的用戶群,通常這些用戶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和習慣來進行互動,那么設置好針對性的付費內容或是做好IP衍生,粉絲經濟自然就會被開發出來。
像《今今樂道》讀書會這樣一檔自媒體就非常值得借鑒。《今今樂道》主打的是創業心理學,核心用戶定位是創業者這個具有龐大基數的人群。由楊鑠今先生在每晚21:00的時候口述一本非虛構類書籍,一年365天從不間斷,今年7月份第一次上線便有了近6萬的閱讀量。有人可能會有有疑問,這個“小樂老師”究竟有什么魔力可以如此迅速地爆紅網絡。我認為首要的一點是內容本身的高價值,一個可以每天幫助你讀書的想法本身就是在傳遞價值,更何況小樂老師多年的人生經驗和商場經驗融匯在他的解讀中,對于創業者來說或多或少一定會受到啟發,也正如他們所說“專治各種想不開”。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在于《今今樂道》上線之前便擁有了口碑基礎,也就是楊鑠今先生的個人魅力以及他所在的雙志精英會的龐大粉絲基礎,原第一視頻首席執行官以及雙志偉業董事長的這些身份的權威支撐以及雙志精英會的社會影響力使這檔自媒體越過了冷啟動,跨過了粉絲培養這一難題。《今今樂道》真正地做到了用戶端和品牌的統一,口碑和經濟的雙贏,我想這就是它成功的秘訣吧。
用心研究用戶的需求,才能獲得良好的口碑,做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