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11國內全網1770億(其中貓記1207億)的現象級戰績讓全世界側目,這場幾乎集中國所有主流電商平臺打造的“雙11”也成為真正的節日。另一廂,感恩節臨近,亞馬遜中國、洋碼頭高調啟動“黑5”大促的大背景下,我們不禁疑惑——黑5,能成節嗎?
近日,洋碼頭的“黑色星期五”全球狂歡活動啟動,并對外宣布10分鐘交易額超過6000萬。從百度指數的表現上來看,洋碼頭最近的關注度也超過了其他部分跨境電商。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雖然整個黑5節期間洋碼頭和亞馬遜的最終成績如何還未可知,但目前的趨勢算是給在廣告投放上砸下重金的洋碼頭一個安慰。但黑5會不會像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所期望的那樣,一步步成為又一個人造節呢?
人們為什么會集中購物?因為過節
黑色星期五(The Black Friday)是有濃重美國文化背景的商業文化產物,其歷史最遠可追溯至1939年,黑5設立在感恩節和圣誕節之間,承擔起了引爆購物季的重要使命。
數據顯示,有超過1.3億美國人會在“黑色星期五”集中購物,這也成為了美國感恩節的一項傳統。大部分商店從這一天開始到圣誕節期結束的營業額占全年的 20%至40%,在此期間大部分人們不斷的保持著購物的荷爾蒙。
而中國人什么時候買東西呢?主要有幾個時間——過年、315、國慶節。再想想京東618和雙11?發現了什么沒有?京東和天貓所發起的購物節,都是在填補大節日時段間的“真空期”。315和國慶節之間有618,而國慶和過年之間有雙11。
電商節的形成,中間有一個過程,一開始是因為便宜,后來經過了幾年,是大家把雙11當成節日,過節就要多買東西,這是消費者的習慣。所以說,雙11的現象級,是因為他不再是天貓的,甚至成了“非法定節日”,所以京東蘇寧才寧愿背著蹭熱度的罵名,共同參與雙11。京東618同理,幾年以后也許也可能像雙11一樣。
而且,與“雙11”不同,黑5是感恩節后一天,大家是放假的,美國人不會呆在家里,而是瘋狂的去逛街,所以黑5是一場線下為主體的促銷季,更類似于中國已有的國慶節。
綜上,黑5如果想活下去,必須先成為“節”(即習慣的形成)。但是,要知道,中國人里過圣誕節的多,過感恩節的可沒幾個。完全靠文化灌輸給國人黑5的概念并不靠譜,但完全生造電商節,則更是偽命題,這是尷尬的矛盾點。
政策、物流和倒霉的匯率
除了能否成為節日外。“黑5”在中國的發展還有幾個問題。
跨境業務,畢竟存在諸多限制,行業監管以及稅收政策成為不確定因素。據2016年Q2《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第2季度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規模為686.4億元,環比降低4.1%,其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新政影響。好在商務部發消息稱,跨境電商新政過渡期延緩至2017年底,這也給跨境電商企業很大的生存空間。
同時,海關政策和外來商品則成為限制跨境黑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們買到的折扣商品在到手的時候價格也并不便宜,尤其是數碼產品。
其二物流是制約發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家跨境物流采用的海淘和買手代購的形式為中國用戶提供黑五商品,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商品的訂貨和物流周期也是制約發展的主要因素,畢竟人們在電商品牌購物,最大的訴求無非是速度和質量,速度越快,購物體驗越好。購物周期越長,產生的退換貨的概率也會大幅增加。當然,這一問題很多海淘平臺用備貨來解決,但資金的占用以及倉儲同樣成為需要考慮的問題。

數據來源:新浪財經
此外,貨幣匯率也是海外購物的影響因素之一。近期人民幣匯率在不斷降低,離岸人民幣匯率破6.8導致出現了更多的貿易順差,而海外購物就會出現虧損狀況,在商品價值不變的情況下,人們在海淘購物的時候則會支付更多的鈔票。
造節不成就活不了?
有人說2016是跨境電商的寒冬,蜜淘的倒掉就預示著跨境電商必然不好過。所以我們也可以把洋碼頭和亞馬遜對于黑5的執著和堅守,視作一場引領跨境電商的自救行為。但如果造節失敗,或者退一步說,造節需要時間,那么跨境電商怎么活?
其實,目前國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海淘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更多的消費者選擇海淘看重的是質量,第二才是價格。經過調查發現,國人海外購物以美妝產品與母嬰類產品居多,從品類豐富程度來看跨境電商若想造節將非常艱難,但市場的需求不會放緩。
縱觀跨境電商行業,雖有個別企業出局,但跨境電商整體走向仍呈上升趨勢,如果跨境電商想在中國打造出黑色星期五,并非絕無可能,但絕不僅僅是兩家企業發力,否則將隨波逐流。
而誰來團結跨境電商,或者說誰是帶頭大哥,進而整合行業,還很難說。目前,如果把黑5定位成一場大促,那么洋碼頭可能是成功的,但行業期望討論的,不僅僅是一場營銷活動的成功與否,而是一個事件能否成為現象級,甚至是全球化大趨勢下的民族自豪感。
志存高遠,但希望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