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網約車新政實施第10天,滴滴出行于昨日宣布已與150家出租車達成產業融合合作,能為出租車企業提供出租車智能派單企業版、出租車接網約車單企業版、加盟滴滴快車、加盟滴滴專車等多種合作方式。室外的氣溫漸漸降低,網約車的冬天又是否在滴滴與出租車公司的合作中加速到來呢?
轉了一圈,還是回到出租車
還記得滴滴最初以出租車起家,最初的名字為“嘀嘀打車”,那時主要依靠出租車業務,工作人員在機場為出租車司機安裝app,講解如何使用,可謂是不遺余力;慢慢地,我們看到了滴滴與快的的燒錢大戰,最后以合并結束;而專車、快車業務的加入,與Uber中國掀起補貼風暴,雖然最后以滴滴收購Uber中國收尾,但是出租車行業急轉直下,司機對于滴滴抱怨不斷,畢竟搶了出租車司機的市場,阻礙了他們賺錢的道路;如今,在7月底網約車指導意見發布后的一個月,滴滴便召開發布會,宣布與近50家出租車公司達成合作,昨天又將合作的出租車公司數擴充到150家,難道滴滴要和出租車公司合并了嗎?
目前北京市出租車數量約為7萬多輛,北京市人口約為2100萬人,核算下來的萬人擁有量將近34量,多于國家規定的大城市對于出租車萬人擁有量最低值20,理論上是滿足需求的,但是隨著近幾年移動設備的普及,以及人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習慣的養成,當網約車數量減少時,理論不再適用,增加出租車數量,調動更多的車輛才能滿足當下的用車需求。于是,滴滴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在出租車這邊博取好感,這種傾斜會為出租車行業帶來什么影響,我們還得聽聽司機的意見。
在本月的1日曾有媒體報道,滴滴出行嘗試讓出租車開始接快車訂單和專車訂單,昨日又在這方面下了功夫,但是真是這樣嗎?出租車司機表示,如今叫車訂單數量與此前差別不大,單很多,但不會都接,會選擇一些優質的訂單。在被問及是否接過快車訂單或者專車訂單時,司機表示沒有接過,但是聽別人說過這件事。
政策上嚴苛讓滴滴選擇向出租車行業傾斜,而滴滴的傾斜速度卻是足夠迅速。兩個月的時間里,與滴滴合作的出租車公司從50家增加到150家,出租車公司依賴于滴滴的智能派單算法,希望通過滴滴的技術能夠讓出租車司機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滴滴方面希望通過對于出租車行業的改造,能夠讓養成用車習慣的用戶在網約車新規正式落地后還能像從前一樣方便地叫到車。
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滴滴確實能夠為出租車行業帶來技術,同時對于出租車行業的示好也說明了其對于新規要求“融合”的擁抱,只是最后用戶是否這能像滴滴所期望的一樣就不得而知了。
對于網約車司機,咱們還能好好過個雙十一嗎?
在上個月初,各地方網約車新規征求意見稿發布,滴滴強硬回應新規,為網約車司機說話,給了網約車司機無限的希望;本月1日,國家層面的網約車新規正式實施,眾多媒體爭相報道網約車未受新規影響,而滴滴也回應會積極配合,加強規范管理。
然而,一邊對于網約車司機進行安撫,一邊向出租車司機傾斜,滴滴還能讓網約車司機好好過個雙十一嗎?
本月以來,筆者多次采訪網約車司機,一位司機表示單數以及補貼的減少讓其收入減少,從前一晚上能賺200元,如今一天賺200元。同時,在相同的時間內,訂單數量相對減少。司機對于現在的一種現象很不解,他表示如今開快車的司機減少了,理論上來說單數應該有所增加,在價格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如今的結果卻是單數減少。
回到北京市的網約車細則,筆者采訪的一位司機表示,自己曾向滴滴方面詢問,滴滴表示如果北京市網約車新規正式實施,網約車將減少80%左右。最理想的狀況下,網約車數量減少80%后,能有2萬到3萬的網約車,與7萬的出租車共同承擔運營任務。根據滴滴此前發布的華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今年前5個月,北京市智能出行滲透率位居前列,因此加和在一起的10萬量車可能不能滿足用車需求。
然而目前北京市網約車市場存在的問題并不是車輛數目不足,雖然北京市新規細則在外界看來有些嚴苛,但其真正限制的并不是車輛,而是開車的司機。如今,滴滴如果還想滿足目前用戶出行需求,只能在轉化本地人方面想辦法了。
滴滴其實不懼新規,其他領域已有布局
如果我們簡單地認為新規對于滴滴會有很大影響,那恐怕就有些片面了。滴滴在其他方面已有布局,今年3月,滴滴通過香港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
8月底滴滴推出租車業務,9月底投資ofo共享單車。在金融領域、汽車租賃領域、單車領域均有涉足的滴滴在國內依舊可以風生水起。同時,近期網上流出了幾張滴滴單車的圖片,也引得網友驚呼滴滴在投資共享單車后,要自己推出單車。
而國外方面,筆者曾經在《滴滴出海戰Uber,建議柳青程維讀讀<毛選>》中提到,滴滴對于Uber競爭對手的投資,也讓其全球化道路變得相對簡單,如果能夠輸出技術或是率先拿下東南亞市場,目前來看需要避免Uber進入中國時犯過的錯誤,全球化的夢想是有機會實現的。
小結
滴滴此次向出租車行業的傾斜,并不一定能夠解決地方性新規正式實施后用車難的問題,但是對于出租車行業卻能帶來技術方面的改造。滴滴如今還是需要轉化更多符合要求的司機,以此來為已經養成智慧出行的用戶服務,而其他方面的業務以及全球化的計劃也會是其未來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