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S6小組賽第二輪尾聲的到來,各大賽區八強名額基本已定。由于Road的不當行為遭官方禁賽,明天B組IM在1-2先天劣勢的情況下,出線幾率微乎其微,LPL基本是RNG與EDG參加隨后的四強爭奪賽。
兩個八強保底比起去年只有一個止步八強看起來是進步了,不過回過頭又一想,曾經的LPL可是兩個S亞軍一個LPL5冠軍一個MSI冠軍在手的賽區,何時淪為了晉級八強都要長舒一口氣的境地?
經過六年發展,LOL的確變了。對于賽區而言,LPL從無到有逐漸有了梯隊選拔,有了LSPL有了城市爭霸賽;俱樂部從三支到16支甚至更多支;選手從路人王到青訓選拔再到頂級韓援;條件更是從網吧泡面一躍成為別墅廚師……

deft在S6小組賽的輸出占比
環境的改善誠然為俱樂部帶來了好處,但也帶來了弊端。買韓援表面是增加隊伍紙面實力,核心的思想是利用錢財跨過挖掘、培養的漫長步驟,直接獲益。EDG是其中的典型代表,deft、pawn甚至scout都是隊伍中的核心,在S6小組賽結束時,deft的輸出占比排第二,而面對生死戰EDG也選擇相信更加穩妥的pawn來力挽狂瀾。

這樣做讓EDG從S4之后直接躍進2015LPL頂級戰隊。國內無敵,夏季賽16連勝,頭號種子,MSI冠軍等等美譽,但花錢買省事也不是沒有隱患。
本次世界賽從分組后的開懷大笑,到最終不敵H2K以小組第二出線,EDG問題不僅僅是上單易崩,還有長期以來對韓援、對運營思路的依賴造成的思維慣性和懶惰。
比如廠長在本次總決賽的發揮。他的實力不強嗎?能參加S大賽的絕非咸魚,但他太依賴中路和下路的韓援,加上本身的英雄使用不適應版本(更擅長肉打野,但現版本跟需要開團前期帶節奏)。對了,夢想是廠長的標簽,他是唯一一個從S2堅持到現在的老選手,大賽經驗和心理能力是他的財富,可榮耀加身也為他帶來了負擔,害怕背鍋,害怕輸,因此變得畏手畏腳、思前顧后,因此把賭注壓在優勢路(韓援)身上,而這也是EDG上路屢次被破的稻草之一。

再說韓式運營對EDG的影響。本次小組賽可以發現EDG經常前20分鐘處于劣勢,因為EDG習慣前期發育等到C位成型再抱團推進,發起團戰。但按照刺猬電競社的分析,所謂的韓式運營,最喜歡的不就是拿稍微偏中后期的團戰陣容,而這些陣容在前期尤其是小規模沖突里都是吃虧的,以前還能靠換線規避,現在必須老老實實地剛正面,尤其是現在又多了個一塔錢,對于前期兇猛的隊伍是天大的優勢。而這也是運營隊伍的克星。
但這不意味著韓國隊伍會被輕而易舉打倒,建立在運營之上的,是韓國選手扎實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個人能力,比如semb、faker、bang,相比之下,EDG的國產上單基本功放在世界賽上的確有些弱。
除了這些走捷徑帶來的弊端,還有選手的心理問題。不要小看這個環節,比賽猶如打仗,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不僅落后局容易被打崩,例如BO5的賽制更容易被對方接連戰勝。

在昨天RNG輸給歐洲第三SPY后,UZI在采訪中說過:輸了后手都在抖;再比如去年S5首次登場的TBQ,據說當時輸了一場后整個人都在抖,可見選手的心理素質有多么脆弱。
S6比之前三支隊伍早早的吸取了去年的教訓,周全的準備、提前去韓國集訓、去美國適應時差,但小組賽結束依舊差強人意。與LPL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外卡隊ANX,這支因沒隊伍打訓練全體去玩WOW的外卡,在小組賽竟然打敗了ROX和CLG,以小組第二鎖定八強席位。他們沒有別墅也沒有高薪水,甚至可能沒有配備數據師,但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靠著對游戲的理解和團隊的協作硬是創造了外卡最好記錄。
你可以說他們是碰巧撞上了適合的版本,但其中的精彩和操作毋庸置疑是頂尖的。又或者,為什么重金之下的LPL連出線都異常艱難?版本只是一個理由,而更多的除了走捷徑帶來的弊端,還有就是各位職業選手自己的問題。

同樣是電子競技,DOTA2的wings能夠逆襲奪冠,團隊合作、踏實刻苦、能力出色、用腦玩游戲缺一不可,而諸如EDG、RNG這樣重度依賴一兩個位置的發揮,是注定走不長遠的。因為電子競技,永遠是團隊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