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Riot(拳頭)發布了官方通告,宣布從即日起(8月2日)改變外援“本土化”規則,修改的新規定是這樣的:
1.
對于在2015年5月11日至2016年8月1日之間有效服役于跨區戰隊的外援選手(如:Huni,Trick,Mata),其“本土化”時限將延長至4年。這個時限將以參加過的賽季數計算,他們必須在過去的12賽季中至少參加過該賽區8個賽季的比賽,才能夠被視為本土選手,并不再占據外援名額。
2.
對于在上一條時限后加入的外援選手,他們將不再能夠憑借在該賽區服役時長完成“本土化”,而需要成為其服役賽區對應國家的合法居民,才能夠不再占據外援名額。一旦他們成為合法居民,他們可以提供有法律效益的證明來完成“本土化”步驟。
3.
對于在2016年8月2日前,已經根據Riot舊規則完成“本土化”的選手(如:Bjergsen,Insec),他們的本土化選手身份將不會被修改,仍然不占用外援名額。
4.
一名外援選手在同一時間只能申報單個賽區的“本土化”身份。如果一名選手已經成為2個賽區對應國家的合法居民,他在改變服役賽區后,需要完成當賽季至少50%的比賽后,才能夠切換其本土選手的身份至該賽區。
Riot表示,如果遵循其舊規則(2年本土化年限),許多戰隊將已經能夠組建由4名外援構成的戰隊,這影響了賽區對于本土天賦的挖掘和培養,而這也是激發他們做出這次改動的最主要原因。
外援無可厚非,傳統體育項目中外援比比皆是,但在《英雄聯盟》這款游戲步入第7個年頭,事情有些不對勁了——外援尤其是韓援太多了。讓我們來看看:
中國(LPL)賽區:12支戰隊外援總人數為36名,韓援為34名;
北美(LMS NA)賽區:10支戰隊外援總人數為25名,韓援為11名;
歐美(LCS EU)賽區:10支戰隊外援總人數為13,韓援為13名;
港澳臺(LMS)賽區:8支戰隊外援總數為1,韓援為1名;
外卡區暫且不算,四大賽區中外援總人數達到了75人,單單韓援就有59人,占比接近80%;重災區在LPL,在總數59名韓援中,LPL賽區一區就引入了34名,占比接近60%;而在本土的外援占比中,韓援的引入幾近100%。

S4后三星10人全部來華
從S4后,中國俱樂部大手筆簽約了許多被解散的韓國一流電競選手,從2014年冬到2015年春,EDG在MSI上重創SKT奪得第一屆MSI冠軍開始,韓援的正面效應達到了高潮,不止一線俱樂部開始接洽韓援,甚至連二三線乃至地方俱樂部都紛紛聯系起了韓國經濟公司,要重金買韓援打成績。

韓援入華的催化劑
韓國的電競走在世界前列是公認的,無論是星際爭霸、魔獸爭霸還是LOL,以國家之力扶持的產業注定在起點就比其他國家高,而顯然這種政策催生了許多優秀的電競選手,并形成了一套嚴密完整的電競生態體系,所以我們知道月神Moon、知道大魔王faker、還有一票在星際爭霸的天才選手。當電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領先于世界的韓國人開始往外輸送自己的產物——韓援,在這套體系下,即便如IMP、Marin等世界級選手也能夠源源不斷的制造出來,而其他國家只能通過金錢購買。

然而競技游戲并不需求這種統治力,它的對抗天性所需求的是一來一回,需要的是公平性。就像中國乒乓球在世界上的統治地位,也曾有過向外輸出優秀選手甚至教練、陪練團隊來培養它的對手,更何況是一個游戲。在星際爭霸淪落為韓國人的內斗游戲后,可以看到其他國家對于星際爭霸這項游戲的投入在減少,對手的減少也造成了星際爭霸比賽封閉的環境。
如今,毫不夸張的說,LOL已經頗有這種封閉的態勢了。從S3到S5,連續三年都是韓國人奪冠,乃至大大小小的國際賽獎杯也多納入了韓國人的口袋,并且他們還向其他賽區源源不斷的輸送的自己培養的選手,可怕的是這種選手對韓國不痛不癢。拳頭當然也明白,一旦這個游戲完全淪為韓國人的天下也就到了賽區滅亡的時候,而這對于LOL這樣一款依托于賽事起來的游戲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
所以每年大賽我們都能看到官方在比賽后總是修改一些韓國人擅長的打法,在S3之后削弱了中單刺客,在S4后ADC逐漸變成了補刀,而S5后上單迅速從一打五變成了肉坦,但這依舊無法阻止韓國人的腳步。最終,拳頭選擇了從源頭限制韓國的軟文化輸出——延長外援的本土化。
這里并非要否認韓國人以及韓國電競體系的強大,但脫離了競爭從游戲本身考慮,如果韓國人一直奪冠,那么這款游戲的賽事還有什么吸引力?因此,小編認為拳頭本次延長外援本土化的決定主要是針對韓援的輸出,但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希望各賽區尤其是LPL能夠明白拳頭的良苦用心,盡早自創套路闖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