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7月22日消息,在IP大熱的當下,游戲已經成為電影題材的重要來源之一,眾多影視公司紛紛搶購熱門IP,同時游戲IP的變現速度也逐漸加快,而剛剛上線半月的《口袋妖怪Go》,現已被傳奇影業拿下電影改編權,引發業內的廣泛關注。
數年等待,一地青春
游戲改編影視作品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93年,好萊塢就將任天堂的經典游戲《超級馬里奧》搬上了熒幕,做了影游融合的第一次嘗試。,此后《古墓麗影》、《生化危機》等影片也接連上映,但近段時間游戲改編電影愈發火熱,包括《憤怒的小鳥》、《魔獸》紛紛上映,后期還有《神秘海域》、《最后生還者》準備上映,甚至于《我的世界》《俄羅斯方塊》等完全沒有劇情的游戲也處于籌備過程中。與此同時,部分游戲公司也設立影視業務部或成立分公司。以便更好地拓展其影游業務。而對于游戲迷來說,網游已經遠遠不只是娛樂消遣的工具,更是他們的青春記憶。由于熱門游戲具有較大規模的玩家,可以轉化為電影觀眾的基礎,而良好的影游互動不僅能使電影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饋,也能促使游戲進一步擴大市場。
拿前段時間在中國上映的電影《魔獸》為例,還記得2010年夏天的一句“賈君鵬,你媽媽叫你回家吃飯”成為網絡流行語,更是讓《魔獸世界》成為熱門討論話題,在今年《魔獸》以電影形式強勢登陸大熒幕,雖然在北美票房慘淡,但在中國上映卻贏得一票游戲粉追捧。上映十天,票房破十億的成績讓人們仿佛看到了影游的曙光。然而,拋開情懷和粉絲光環來講,作為影視作品的《魔獸》又值多少分呢?
“影”和“游”,孰輕孰重?
雖然,游戲改編影視作品是近年來電影市場的一大熱點,但從市場反響看,部分熱門游戲改編為電影后卻難以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響。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對于“影”和“游”在作品中的比重難以權衡,換句話說,該討好玩家,還是該迎合觀眾,是這類電影中最令制作方頭疼的問題。
其實,網游改編電影無非就是三種形式:第一種掛羊頭賣狗肉,也就是保留游戲核心機制,重新創作劇情;第二種骨架填肉式,借助游戲背景和人物故事,將場景連貫起來;還有一種是再現游戲劇情的形式,通過人與游戲的互動,將觀眾帶入影片中,以第三者身份觀看整個過程。對于游戲玩家而言,希望能在最大限度上還原游戲場景,而對于影迷來說,則希望電影在劇情上給觀眾帶來更多的享受。看似矛盾的二者是否能在電影中實現完美融合是當前影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過 說到底,電影還是電影,玩家也是觀眾的一部分,既然已經體會到了網游帶來的樂趣,來到影院的目的自然更希望能獲得不同于游戲中的更高享受。制作方可以嘗試在保留游戲中人物性格和關系的前提下,豐富劇情,最大限度地還原游戲場景,提高制作水平,達到“影”“游”間的一個相對平衡。
結語:目前游戲IP影視化成為中國影視投資的一個新風口。但游戲改編電影的號召力是有限的,且并非所有熱門游戲均適合改編為影視作品,需要根據作品、市場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開發IP,從而激發IP的內在價值。切記,不要讓粉絲光環成為影游制作的唯一看點,別讓情懷為你的作品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