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世界O2O組織(WOO)、全球移動游戲聯盟(GMGC)以及光合資本共同主辦的世界O2O博覽會暨IN+2016創新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速途網與多家媒體對IBM全球杰出工程師、IBM中國創新工程院院長田忠博士進行了采訪,詳解認知計算的種種謎題。

什么是認知計算?
“認知計算”這個詞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對于田忠博士來說就再熟悉不過了。田忠博士講道,從前的計算是一個高大上的東西,后來我們擁有個人電腦,可以跟機器有交流,打入專門的命令;今天認知計算能夠讓人類真正了解“你”。但是,這并不是簡單的人情交互,是人情交流,是真正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同時,它還能夠自己學習,不再是固化的程序,它會根據所獲得的知識、過往的交流,更深入學習了解我們的習慣。這種關系更像是伙伴關系和交流關系,有自我提升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更像一種靈活的活動的能力。
認知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三者之間的關聯
剛才我們了解了認知計算,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認知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針對此問題,田忠博士表示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都是單獨的領域,這些領域里這幾年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僅僅有大數據是不夠的,它只能解決數據的理解問題。如果要應用到實際場景當中去,就需要云計算平臺達成計算能力。我們所說的物聯網跟現實生活有直接的關系,這種情況下需要人工智能在掌握數據條件下做出合適的歸納,從而得到更新的理解。田忠博士認為這三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過程。
智慧地球與認知計算的內在聯系
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那么智慧城市與認知計算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呢?田忠博士認為智慧地球的概念中包含3個“I”,它是IBM在認知計算里實踐的環節。這是基于當時的理解,以地球做背景所發展出來的這樣一個理念和實踐。人和系統都需要變得更加智慧,更有情感的交流,這些是需要基礎的。同時,不同的設備之間,不同的系統之間需要互聯互通互操作,這中間的基礎能力以及云平臺打通了所有數據和處理的通道。最后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關于結構化數據,或者是非結構化數據等等方面的處理能力極大提升,綜合在一起還算是一個新生事物,更多的表現為認知計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