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歌手張杰近日在某平臺直播做菜,吸引了2500多萬人觀看;而明星柳巖入駐某直播平臺短短兩小時,也引來近2000萬人。不僅明星紛紛參與,諸多企業大佬也跟著玩起直播,如魯豫直播王健林飛機上斗地主、雷軍通過直播發布小米新品等等,中國互聯網似乎進入了全民直播的時代。
電商平臺做直播
撲面而來的這股直播熱潮,像極了當初互聯網剛興起的模樣,現在如果一個互聯網企業要是沒有投資點與直播相關的業務,都會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正因如此,直播與不同行業結合而形成的“直播+”經濟也在逐漸升溫,這其中,部分電商平臺搭上了第一班快車。
電商平臺紛紛布局
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便已有聚美優品、淘寶、蘑菇街等多家電商平臺宣布上線直播功能。其中,聚美優品是通過直播來分享美容知識,用戶可以邊看邊選購主播使用的化妝產品;淘寶直播與聚美優品類似,也是主推“邊看邊買”;蘑菇街則主攻移動視頻直播,主題涉及穿搭、美妝、旅行、健身等。
縱觀電商行業近幾年的發展狀況,現在似乎到了一個瓶頸期。蘑菇街直播業務相關負責人鄭慈航告訴鳳凰科技記者:“傳統的電商是以店鋪為核心,在店鋪的基礎上把流量灌進去,然后再把電商的服務做好。而未來的商業世界將逐漸從人與貨的關系,轉變到人與人的關系。換句話說,簡單做個電商,把商品賣給用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有業內人士總結了傳統電商平臺的兩個痛點:一是商品展現形式過于單一,圖文信息對消費者的購物決策來說已經不再足夠;二是缺乏社交行為,雖然可以足不出戶購買東西,但消費者嚴重缺少了交流和互動。
以往,電商行業的競爭雖然慘烈,但大都是圍繞商品價格進行的促銷戰,亦或是對現有業務層面的優化,至于如何解決上述兩個痛點,各家平臺仍沒有找到合適的對策。
而直播的出現,恰好有效的解決了這些困擾。淘寶直播負責人簡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直播技術的加入改變了商家與消費者現有的交流模式,并提供了一個真實無時差的交流容器,以及增加了電商平臺加入各種互動和變現玩法的可能。”
跨境電商平臺菠蘿蜜于去年7月正式上線,其從上線之初便開始主打海淘直播。為何選擇這樣一個賣點,波羅蜜聯合創始人雷婷婷告訴記者:“做跨境電商最大的阻礙就是消費者對跨境商品的信息了解不全面以及對平臺的不信任,而直播能拉近海外購物的距離,讓消費者實時全方位的了解商品的特性,一下子就能消除所有的顧慮。”

?女主播推薦產品
流量背后的主播之爭
事實也證明,率先試水直播的電商平臺都嘗到了些許甜頭。
據媒體報道,在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當天,明星吳尊從晚間8點開始在淘寶直播上推薦某品牌奶粉,直播了60分鐘交易額達120萬,期間的單品轉化率達到36%,是日常轉化率的7倍以上。
而聚美優品此前做的“杜淳+某品牌”的直播活動,一小時內創造了近200萬的觀看記錄,該品牌的聚美直播賬號凈增粉絲超過15萬,購買轉化率的提高也超過100%。
聚美優品相關負責人表示,直播所帶來的粉絲已經不僅限于平臺原有用戶,而是在不斷吸引新用戶,這為電商平臺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用戶增長。
由此可見,電商直播邀請明星的加入,不僅能帶來巨大的觀眾流量,更能促成可觀的購買轉化,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無論哪個電商平臺,都很難實現讓某明星長期參與直播,這種情況下,更為親民一些的網紅達人成為電商平臺的首選,也成為各平臺爭奪的重點。
聚美優品的該負責人介紹說:“除了明星網紅之外,聚美的主播主要包括美妝時尚達人,以及高端時尚領域的達人,如高級化妝師、造型師、設計師等。召集高質量主播是打造高質量直播的第一步,主播被招募后聚美還會再培訓他們專業的美妝穿搭知識和能力。”
而菠蘿蜜在主播選取上的思路則相對獨特。“菠蘿蜜的簽約和培養的主播都是我們自己的員工。”雷婷婷說,“我們的員工拿固定工資,而不是拿銷量分成。因此,他們沒有個人業績壓力,不會為了個人利益去鼓吹商品。當然,這些主播也必須是精通日韓商品的專家。”
之所以選擇這種自營模式,雷婷婷給出了她的理由,即不把主播當網紅,主播介紹的商品才是網紅。“我們希望用戶是因為對商品了解和信任,才看直播和購買,而不因為某個主播。否則主播一旦出現流動,用戶也會跟著跟著流失,主播可以在各個平臺流竄,一走就帶走一波流量,這對平臺來說很受傷。”
由主播流動而引起的用戶流失,蘑菇街似乎也存有這樣的擔心。鄭慈航指出:“蘑菇街也在自己簽約紅人,但這種簽約更多的是防守性的。我們并不是要捆住這些紅人而獲取他們接下來幾年的收益,而是希望他們在成功之后,還可以留在我們的平臺,繼續發揮他們的價值。”
而淘寶在主播管理上則直接很多,簡柔說:“我們優先考慮的是和機構簽約,由機構協同進行主播管理,后續也會考慮對于優質主播進行簽約的做法。”據簡柔介紹,淘寶平臺的主播主要是由平臺達人、紅人店主、品牌商家和定向招募的媒體機構或各行業KOL組成。
直播技術已不是壁壘
據了解,目前在線視頻直播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以產出游戲為主,主要直播各種網絡游戲;另一種以美女主播唱歌跳舞等為主,其娛樂性質濃厚;第三種則是電商平臺正在投入的“直播+電商”。
相對于其他直播平臺而言,直播+電商是目前較為成熟和穩定的一種商業模式,變現方式也更為簡單高效。
鄭慈航認為,“直播+電商”一定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拿“直播+電商”和秀場進行比較,秀場有一個特點就是短平快,紅人賺錢快,但是粉絲是比較難積累和保留的。而在電商平臺,掌握流量的個人價值正在突顯,網紅可以通過直播產出內容,并依靠個人影響力連接商品和用戶,實現自我價值的變現。對網紅而言,電商直播將是其獲取粉絲以及變現最有效的渠道。”
不過,在互聯網時代,任何取得成功的商業模式,都會像一塊香噴噴的蛋糕一樣,引得眾人爭搶,直播+電商自然也不會例外。
流量是電商平臺的命根,但自從告別網絡發展所帶來的人口紅利時代,電商平臺一直在苦苦尋找新的增量渠道,而直播的出現,讓電商平臺又看到了巨大的用戶流量,這必將又掀起電商行業的一場“腥風血雨”。此時,如何保住自己在直播領域的一席之地成為擺在電商平臺面前的又一問題。
雷婷婷指出,她曾經覺得直播的技術壁壘會是菠蘿蜜的防護墻,但隨著移動直播服務提供商的大量興起,直播比之前互聯網和移動手機的普及速度要快得多。如今,媒體、企業、個人都能夠使用現有的直播技術,所以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壁壘。
“直播會像文字、圖片一樣,成為一種工具,所以它不僅會是電商平臺的標配,更會切入其他各個垂直領域,成為標配。”雷婷婷如是說。
那么電商平臺究竟該如何應對競爭,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就直播+電商而言,真正的壁壘在于兩點:一是成熟的電商運營模式,即必須做好基礎的電商業務,這個能夠淘汰掉絕大多數沒有電商業務的門外漢;二是持續輸出高質量的直播內容,因為未來隨著直播內容數量的指數級增長,只有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才能沉淀下來,被用戶所關注,所以這是與其他電商平臺形成差異化優勢的關鍵。
毋庸置疑,直播將對整個互聯網帶來變革。而對電商企業而言,新的角斗場已經形成,是否進入,如何戰斗,都將是新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