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后正在集中暴露風險,尤其是“e租寶”事件以及其它陸續出現的P2P跑路事件,相繼引發巨大的輿論漩渦。與此同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陸金所、宜信等攻城伐地的進度日漸明顯,成為各自領域翹楚的趨勢愈發明朗。
常有圈里朋友問起,互聯網金融“混戰時代”過去了嗎?答案當然是遠遠還沒有。這仍是一個新事物頻繁出現的領域,“大佬”的一舉一動極易在圈子里形成一陣颶風。
往往在輿論颶風的背后,資本從來不會缺席。
就比如日前,華融證券旗下華融天澤強勢出手,戰略投資了鳳凰金融,瞬間引爆圈內熱議。其實,早在2015年末,剛剛上線一年時間的鳳凰金融,就宣布完成8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中信、中科院、東方資產、中合融資擔保等多家國資大佬入股,令整個行業矚目。
這些大佬機構在做什么呢?
我們前期做過兩個調研,一個是針對互聯網金融圈的大佬,談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劃代問題;另一個是針對普通投資用戶,談更看好目前哪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當兩項調研結果出爐后,有不少細節讓參與議題設計的大佬們十分“驚詫”。這兩份調研結果或許對于勾勒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格局大有裨益,而一些引發“驚詫”的細節,對于如何把握下一階段的互聯網金融風口也極具參考價值。
行業4.0時代的獨特樣本
研究行業大佬都看好的“標的”,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理解整體行業的發展趨勢,鳳凰金融自然位列其中;巧合的是,針對普通投資用戶更看好目前哪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調研,鳳凰金融同樣位置突出。這些理由,恰好支撐我們選擇以鳳凰金融作為研究樣本。
在正式剖析之前,首先我們需要判斷目前互聯網時代所處的格局。部分大佬對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劃代,基本上沿襲了以往金融行業發展的劃代經驗,參考了參與主體、介質、業務模式和代表企業變遷等因素。
比如,一種常規的劃代認為:互聯網金融1.0是十年前出現的網絡支付,以翼支付為代表;第二波是P2P,2007年左右開始,以陸金所、宜信、翼龍貸、拍拍貸為代表;第三波為股權眾籌;第四波為移動金融。
亦有大佬認為可以粗放地將之前互聯網金融草莽擴容當作第一個時代,而未來垂直領域的精細化深耕作為第二個時代。
還有一種劃代模式跳出傳統金融的范疇,更為偏向互聯網角度,認為互聯網金融1.0時代為“收益率大戰”時代,2.0為“流量大戰”時代,3.0為“場景大戰”時代。
我個人比較傾向于第四種分類。收益率大戰本身是一個偽命題,而流量大戰早已疲軟乏力,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等正在做的,是逐步嫁接一系列的消費場景,以提高用戶粘性。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大敵——“風險”的面目日益猙獰,單純場景化的表面包裝而忽略金融本質,也終不可長久??梢灶A見的是,回歸金融本質的4.0時代將誕生一批新龍頭,并改寫整個行業格局。
這個4.0時代會是什么模式?鳳凰金融的“懂你,懂金融”還是比較能夠說明這個問題的。對于一個致力于平臺化運作、有市場野心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懂金融”的要義無疑是“優質金融產品”的精選能力,其背后則是對于金融本質的高度尊重與深度研究。
具體來說,鳳凰金融獨創“精品金融電商”模式,精選準入國內外頂尖的各類金融機構,并將這些機構背后的萬億級優質金融產品推薦給用戶。在這個模式中,鳳凰金融作為價值流通的聚合平臺,實現用戶與頂尖金融機構、優質金融產品的直面對接。也正因為如此,用戶可以充分了解每一個產品及其保障機構的真實信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互金企業盲目追求“大而全”,并將產品過度包裝,導致用戶無法知悉產品屬性以及判斷投資風險。
正是因為這種優質模式,鳳凰金融獲得投資方的高度認可,并被視為行業4.0時代的獨特樣本。從目前金融市場的發展結構來看,“精而優”的運作模式無疑可以更好地締造“大而全”的市場影響,并將是未來互聯網金融平臺之間競技的關鍵。
4.0時代的制高點在哪?
通過上文,我們基本了解鳳凰金融的平臺模式,不過總有一個問題繞不過去,那就是作為4.0時代的獨特樣本,“精品金融電商”模式是否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之前三個時代的關鍵詞:“收益率大戰”、“流量大戰”、“場景大戰”,三個時代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競爭模式是不同的,這可以為廣大的圈里人做個參考。
在收益率大戰時期,也是P2P發展的最前期,線下的投融資活動被“照搬”到線上。彼時市場尚不知“風險”為何物,良莠不齊的債權包被迅速拆借到線上銷售,收益率成為“屌絲”機構迅速做大的主要抓手,同時也為后期運營埋下了太多的風險隱患。
隨后大平臺介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紛紛加入戰場。同時,陸金所、宜信等也成為行業中的“大平臺”,開始火速地進行線上和線下的宣傳大戰。在收益率層面,由于大平臺坐擁大金主,甚至出現收益補貼的情況,開始顯示出獨特的競爭力,這一時期,流量構成了這些平臺的主要競爭力。
第三個階段,京東金融依托電商平臺迅速展開場景營銷,這一概念也令各家平臺紛紛涉足。目前各家平臺在用戶粘性上大做文章,亦各有成績。
這三個階段的“戰術”確實可以帶來首發優勢,但是對于一些新加入的競爭者而言,這并不足夠形成有效的競爭壁壘。
比如鳳凰金融這一類平臺,本身在流量上可以依托鳳凰衛視集團的用戶群體做大,而且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運作,無論產品收益還是產品的多元性,也均可以與現有的大平臺躋身同列。這一點從紛紛入駐鳳凰金融的各類品牌金融機構就可以窺見一二。目前,已有中信保理、眾安保險、山東再擔保、中金投、寶信國際、陽光保險、弘康人壽等約40家機構入駐鳳凰金融“精品金融電商”平臺。
這也意味著,類似鳳凰金融這一類平臺可以迅速補齊前期三個時代的后發之勢,經過2015年蓄勢之后,在比較接近的起跑線上與現有的“大平臺”一競高下。從數據來看,截止到5月11日,481個交易天數,250余萬人已經加入鳳凰金融的用戶隊伍,總成交金額超過153億元。一年多的時間,鳳凰金融已經初具“龍頭之勢”。
以前市場喜歡以“兇猛成長”、“草莽圈地”等來吸引眼球,4.0時代顯然需要潛心深耕,厚積而薄發。隨著經濟發展走勢放緩,用戶需求的有效滿足,優質資產的精選與整合,將變得十分稀缺且關鍵,而鳳凰金融的“精品金融電商”模式已經在這場全新的戰爭中占據了一個高地。
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已然來到
其實,一些細微的信號已經發出,可以幫助我們對行業未來做出預判。
根據圈里人士的一份統計數據,2015年底,即使以最為嚴格的口徑(余額理財)統計,曾參與過互聯網金融消費的人群已經達到2-3億,市場規模接近2萬億元。同時,多數用戶出于風險分散的考慮,傾向于將資金投放至多個互聯網金融平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未來如何對接用戶安全穩健的投資訴求,以及最終幫助用戶完成
“一站式投資”,將成為下一步競爭格局形成的關鍵點。
我們在針對鳳凰金融的用戶進行調查時發現,鳳凰金融平臺的用戶粘度遠高于一些其它平臺,用戶的平均投資額和復投率均處于業內領先水平,這正是經營“一站式投資”的優質基礎。
鳳凰金融自然沒有忽視自身的這個核心優勢。據內部消息透露,在股東結構和原業務沉淀帶來的資本和產品優勢之外,鳳凰金融目前正在下大力氣打造“一站式智能財富管理平臺”。如果說“精品金融電商”模式更多指的是金融本質的精準把握能力與優質資源的對接整合能力,而“一站式智能財富管理”則是對于用戶需求以及行業趨勢的“精準卡位”能力。
在更精細的競爭生態下,互聯網金融平臺需要清晰了解用戶的生活現狀、財富情況和財務目標,準確判斷用戶的風險偏好、心理傾向和行為特征,尤其是預判用戶全生命周期的風險與金融需求,進而為用戶推薦與其風險偏好高度契合的產品組合,并實時根據市場或用戶自身的情況變化,不斷優化調整已有投資組合,最終完成財富的智能化、一站式管理。
“精品化”的堅守與深耕、“一站式”的愿景與努力,必將強化一個平臺的價值,這份價值也會是平臺成長的最好詮釋。類似于對鳳凰金融的觀察,我們還將繼續,看看其它互金平臺的創新能否帶給行業新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