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三季度成績單背后,國內最大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正通過“場景+供應鏈”雙輪驅動,在循環經濟賽道跑出加速度。
2025年第三季度,萬物新生(愛回收)總收入51.5億元,non-GAAP經營利潤創下1.4億元的歷史新高,線下門店2195家、覆蓋298城,多品類回收交易額同比增長95%……一系列數據證明二手行業不僅活得下去,還能活得很好。
多業務線協同增長
今年第三季度,萬物新生總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27.1%,延續了高增長態勢。從營收構成來看,1P(自營)與3P(平臺)業務協同發展,構成了穩固的增長雙引擎。
1P業務作為萬物新生的營收核心支柱,表現尤為亮眼。三季度,1P產品銷售收入達47.3億元,同比增長28.7%,占總營收比重超91%,凸顯了回收端與銷售端的全鏈條布局成效。
在回收端,三季度愛回收官網3C回收訂單量同比增長30%,同時京東以舊換新保持高人氣,為自營業務提供了穩定且優質的貨源。在銷售端,愛回收嚴選、拍拍等零售渠道精準對接C端需求,三季度1PtoC收入同比增長超70%,占比提升至36.4%,進一步優化了1P業務的盈利結構。
即便萬物新生的3P平臺服務收入占比相對較小,但仍保持穩健增長。三季度,3P服務收入為4.2億元,同比增長11.6%,主要來自平臺的傭金及增值服務、多品類回收業務的交易撮合傭金等。值得關注的是,3P業務作為輕資產模式,其穩步增長不僅豐富了營收來源,也為萬物新生增強整體盈利能力提供了助力。
在此形勢下,2025年三季度,萬物新生non-GAAP與GAAP口徑下的利潤數據均呈爆發式增長。其中,non-GAAP經營利潤達1.4億元,同比增長34.9%;non-GAAP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增長22.3%。
更為亮眼的是受惠于規模效應釋放與運營效率提升,三季度萬物新生GAAP下經營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長385.1%;凈利潤達9082萬元,同比增長407.3%。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與盈利轉化能力。

在核心3C業務之外,萬物新生的多品類回收、B端服務、合規翻新等業務線均取得突破性進展,構建起“核心業務穩固、新業務高速增長”的良好格局。
在多品類回收業務方面,萬物新生以箱包、腕表、黃金、名酒、鞋服等品類為突破口,持續精進綜合服務能力,推動閑置消費品循環利用。截至三季度末,已有1009家愛回收門店開通多品類回收服務,包括自營店878家和加盟店131家。規模化布局帶動交易規模快速增長,當季多品類回收交易額同比增長95%,成為營收增長的重要補充。
萬物新生的B端業務生態持續擴容,拍機堂的行業基礎設施能力與商家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截至三季度末,拍機堂累計注冊簽約商家數突破137萬。龐大的商家網絡不僅提升了二手商品的流轉效率,交易定價數據還能反向指導前端回收定價,確保回收端的利潤空間。
同時,拍拍平臺的寄賣模式發展迅速,三季度GMV同比增長180%,為中小二手商家提供了標準化的運營解決方案。此外,隨著用戶對二手優品接受度的提升,合規翻新產品需求持續旺盛,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02%。
線下服務網絡也持續加密。截至三季度末,萬物新生的線下門店數達2195家,覆蓋全國298座城市,上門團隊人數達到1962人。密集的線下觸點與高效的上門服務讓回收服務觸手可及,既提升了用戶體驗,也為貨源回收提供了保障。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萬物新生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短期投資及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余額總計25.4億元,為業務擴張、技術研發及股東回報提供了堅實基礎。
行業紅利疊加核心壁壘
萬物新生的業績爆發,離不開全球循環經濟發展的時代紅利與國內二手市場的快速擴容。當前,全球資源消耗持續攀升,氣候變化危機日益加劇,循環經濟作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模式,已成為各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抓手。
在國內,政策支持與消費觀念轉變共同推動二手市場進入規模化發展期。2021年《“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出臺,明確提出到2025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預計達到5萬億元,為二手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消費端,隨著人均GDP逐年增長,商品保有量持續攀升,閑置物品流轉需求日益旺盛,同時年輕人“該省省、該花花”的消費理念逐漸普及,二手交易從補充性消費場景發展為影響社會經濟形態的重要力量。
從行業數據來看,國內二手電商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據網經社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二手電商市場數據報告》,2024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6450.2億元,同比增長17.56%,2020-2024年CAGR達20%。
其中,二手電子品類因殘值率高、標準化程度高,成為二手市場的核心品類。據灼識咨詢,2024年銷售端規模為4061億,回收端規模為3026億。盡管市場規模龐大,但當前二手手機3C的回收滲透率仍較低,2024年按新機保有量計算回收滲透率僅4.3%,按新機出貨量計算也僅17.5%,行業增長潛力巨大,為萬物新生等龍頭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萬物新生能夠實現業績與盈利的雙重突破,關鍵在于其構建了覆蓋回收、處置、銷售全鏈條的核心競爭力,形成了行業壁壘。
在回收端,“多渠道+強協同”保障優質貨源。萬物新生背靠京東這一戰略股東,為其帶來了龐大的精準流量。此外,公司還與蘋果、華為、榮耀等品牌建立官方合作,2024年從蘋果渠道回收的貨源貢獻了近10億元的產品收入。
萬物新生的線上與線下多渠道布局進一步完善了回收網絡。線上通過愛回收APP、微信小程序觸達廣泛用戶;線下門店覆蓋核心商圈,提供便捷的回收與以舊換新服務,形成了“線上引流+線下轉化”的良性循環。
在處置端,萬物新生的“自動化+標準化”提升效率與信任。二手產品的非標化是行業發展的核心痛點,萬物新生通過技術研發與標準制定來破解這一難題。公司自主研發的Matrix自動化檢測系統已迭代至3.0版本,涵蓋“收貨-輸送-質檢-分揀-存儲”全流程自動化,通過重構AI圖像算法等措施,可使屏幕質檢成本降低50%,單臺檢測時間僅7秒,減少拆機成本約30%。
同時,萬物新生建立了涵蓋34項核心檢測項的質檢標準目錄,將二手手機劃分為最多36個質檢等級,精準匹配市場需求與定價策略。此外,2024年,萬物新生參與了兩項國家標準的制定,進一步強化了行業話語權。
在銷售端,“2B+2C”雙輪驅動優化盈利結構。萬物新生構建了拍機堂(B2B)、拍拍(B2C)、愛回收嚴選(B2C)的全渠道銷售網絡,實現了高毛利率與高周轉率的平衡。同時,公司還通過抖音、快手等新興平臺拓展銷售渠道,以供貨或自營直播間形式觸達更廣泛的消費者。
在生態端,萬物新生通過旗下“愛分類”品牌布局低值可回收物領域,構建“點-站-場”三級回收體系,在全國鋪設超4萬臺智能回收機,用戶規模已突破2200萬。愛分類聚焦紙板、塑料瓶、織物等低值品類,與愛回收的高值回收業務形成場景互補,并通過社區場景的高頻互動,為高值回收業務引流,形成了“高頻帶低頻、低值補高值”的生態協同效應。
整體來看,萬物新生的差異化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京東戰略協同帶來的精準流量;二是線下渠道的規模與質量;三是全產業鏈的技術與標準化。
結語
萬物新生2025年三季度業績不僅展現了一家龍頭企業的增長韌性,更反映出中國循環經濟產業的蓬勃生機。這既得益于行業發展的時代紅利,更源于公司多年來在回收、處置、銷售全鏈條的深耕細作與生態布局。
作為循環經濟的先鋒企業,萬物新生的實踐不僅為自身創造了商業價值,更推動了閑置資源的循環利用,為綠色低碳發展貢獻了企業力量。(圖源:新浪財經、萬物新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