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吐槽公司南極游性價比低,俞敏洪沒裝聾作啞,反倒今天在微博接招:”允許吐槽是新東方傳統”、”員工有不滿,是我和公司有問題”。
俞敏洪反手推出”明年送20人去南極”——10個基層員工加10個忠實會員,公司買單。
老登企業家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年輕人們交流。
讀懂這份回應,得先讀懂老俞這個人。
從北大離職創業,到教培風暴體面退場,再到東方甄選絕地反擊,他身上始終有種老派知識分子的體面與通透。有些企業家把員工當成本,老俞把員工當資產;有些把批評當叛亂,老俞把吐槽當預警。當年新東方最紅火時,他就敢讓老師課堂上講公司”壞話”,這種”自黑式管理”在傳統企業眼里是犯上作亂,但他知道,年輕人要的不是封口費,而是話語權。
這件事撕開了老企業家們的集體焦慮:面對90后、00后,過去那套”命令-服從”模式徹底失靈。年輕人不認”為你好”的套路,認的是”你懂我”的真誠;不怕權威,怕虛偽;不要恩賜,要尊重。不少老企業家在此栽跟頭:有的無視,把意見當叛逆;有的對抗,動用資源刪帖控評;還有的雇傭水軍假裝”年輕人”夸自己。結果越描越黑,小事鬧大。
俞敏洪的聰明在于,承認代際差異,但不制造對立。他沒有說”年輕人真難管”,而是反思”我們哪里沒做好”。這種姿態本身就消解了敵意——老板先把自己放在”有問題”的位置上,員工反而不好意思得理不饒人。
細看回應,處處是”我們”:送”我們”的員工,請”我們”的會員。他沒塑造成高高在上的施恩者,而是變成和大家分享南極美景的”老俞”。反觀某些企業家的”爹味”發言:”我創造了就業”、”我養活了家庭”……字里行間全是”我”,聽著就讓人想翻白眼。現代企業,員工不是家臣,用戶不是子民,老板不是大家長。年輕人要平視不要俯視,要共創不要施舍。
老俞說要送10個基層員工,這更戳中要害。基層員工才是企業神經末梢,他們的感受最真實,吐槽最有價值。很多老板愛聽高管匯報,卻不了解基層水溫。把話語權給最容易被忽視的人,這才是真正的”用戶思維”。
南極很遠,但老俞的心很近。他給老一代企業家上了三堂課:別把人分三六九等,員工吐槽不是犯上;別活在真空,學會在年輕人的語境里說話;別把面子看得比真相重,認錯不丟人,公關翻車才丟人。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高級公關術。但即便是演,能演一輩子就是真誠;即便是裝,裝到骨子里就是格局。比起動輒”嚴正聲明”的油膩操作,我們寧愿多看幾個這樣”不端著”的老俞。
南極冰川會融化,但代際溝通的堅冰,需要更多這樣的溫度來化解。老企業家們,該放下身段學學怎么和年輕人做朋友了。未來終究是那些敢吐槽、會吐槽的年輕人的。與其堵他們的嘴,不如聽聽他們說什么——哪怕說的是南極游真TM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