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途網絡首席運營官荀冠龍最近在多個場合堅稱自己是一個“去AI內容創作”的堅定支持者。

速途網絡首席運營官荀冠龍 在剛剛結束的《持續打造速途內容力》內部復盤會上,荀冠龍依舊向內容板塊的同事們推廣自己的理念:AI內容創作是基于概率的生成,AI不會真正理解人的愛恨情仇,要真正創造能夠和人共共情的內容,還得是由人來完成。
荀冠龍說,AI未來生成的內容會比過去人類幾千年生成的內容還多,但這也是有情感的人類創作者的機會。速途網絡作為一個深耕內容創作16年的公司,要相信這是我們的機會。
“速途網絡作為一個國內資深的新媒體內容創作和內容營銷公司,要用人類的熱情擁抱即將到來的內容巨變的時代,堅持寫‘利他’主義的深度內容,守望世界的變遷,堅持用‘小綠書’、‘小紅書’、‘視頻號’去創作讓人變得更積極、更主動、更熱情的內容”,這是荀冠龍的夢想,也是速途網絡即將持續打造內容力的底層邏輯。
01 速途大V英雄譜
在《持續打造速途內容力》內部復盤會上,速途MCN旗下的主編——從科技前沿的“極客”到吃瓜沖浪的“達人”——紛紛帶著各自的“獨門絕技”,從用戶共鳴、行業深度到人文溫度,來一場干貨滿滿的“思想跳水”。(排名不分先后,按分享順序展示)
@速途網 主編李楠將“用戶視角”作為選題的試金石

@創意社 主編倪少靜致力于從熱點中打撈生活的真相

@大模型之家 主編喬志斌以“追問”挖掘增量信息

@AI界新鮮事 主編李美涵致力于構建一座和企業深度連接的橋梁

@速途顛覆實驗室 主編王佩則通過“團隊協同”構建客觀認知

@AI營銷新鮮事 主編陳雪致力于扮演著行業“連接器”與“賦能者”的角色

@人力資源管理 主編高福娟致力于構建有溫度的職場社區

@輕伽 主編婁玉驊則強調“沉浸式體驗”帶來的身心滋養

@AI界新鮮事 視頻號主理人許東輝的“熱點疊加”策略

@電影天堂 主編董秋實“在內容形式與內核上的平衡之道

02 速途大V說
以下,便是這場思想盛宴的精華摘錄。讓我們共同感受這份源于熱愛、成于專業的速途內容力。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大眾為何要對你”一眼萬年“?

@速途網 主編李楠:不論是圖文選題,還是視頻選題,我需要做到對用戶(粉絲)和客戶(廣告投放)有一股子信念(責任感);還要對他們需求有細致入微的理解,以及無數適應性調整,最后對得起大家的關注。
李楠認為,始終要堅持一點,即脫離職業身份,每一次選題”下筆“前,以網友視角評判選題,如果我與這個賬號完全沒有關系,先自問,“我為什么點贊?推薦?評論?轉發?”《華為余承東談遙遙領先:其實講的非常少,只有真正做到才能說》

@大模型之家 主編喬志斌 :日常的信源繁雜,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當下,如何做出差異化?非常關鍵的一點即——追問能力,因為我們要做行業的增量信息,而不是重復信息。
例如,今年初,Deepseek成為了AI圈中最火爆的話題,網上關于本地部署Deepseek-R1的教程,更是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個網絡平臺上。然而,這些本地部署教程往往會告訴你Deepseek-R1有多強大,但沒有人告訴你本地部署的“蒸餾版”Deepseek-R1相比“滿血版”究竟有多差?
喬志斌的一篇文章《實測告訴你:DeepSeek-R1 7B、32B、671B差距有多大?》,能窺見追問的一二。
此外,喬志斌還附贈小綠書爆款四要素:醒目標題+背景資料+明確觀點+擴展閱讀。

@速途顛覆實驗室 主編王佩:好的內容報道會深度聚焦于具體產品本身。在方法論上,我更傾向于采用“團隊協同”的模式,通過多維度地收集信息并進行辯證分析,力求形成一個立體、客觀的認知。
最終,這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將服務于一個目標:為受眾呈現一個全面、深入且邏輯嚴謹的深度內容《網龍靠“魔域IP”躺贏19年 從百億市值到了盈虧邊緣》。

@AI界新鮮事 主編李美涵:我們的選題邏輯,核心在于構建一座深度連接的橋梁:向上,要精準追蹤頭部企業的戰略動態與前沿實踐;向下,要確保這些內容能切實賦能并輻射至整個行業生態。
以《華為云的黃金時代,過去了?》的報道為例,我們并非簡單地傳遞新聞,而是通過解讀一家領軍企業的關鍵步伐,來映照整個云計算產業的未來圖景,為行業同仁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與參考。

@創意社 主編倪少靜:對于賬號的選題,我的想法一直很明確:我們聊情感生活,但不能只停留在明星八卦的表面。我們要做的是和大家一起,從這些熱點事件里,打撈起那些值得我們深思的、關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真相。
就像之前女明星禮服事件《唐嫣很美,但女裝完了》,大家看的是熱鬧,但我,作為一個普通女性消費者,感受到的卻是“買件合身衣服越來越難”的現實窘迫。
所以,我的內容不想做評判官,只想做一個真誠的“生活觀察者”。希望能引發大家的共鳴,如果能因此讓行業聽到一點真實的聲音,那便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人力資源管理 主編高福娟: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媒體的價值不在于發聲的音量,而在于發聲的立場與共鳴。《人力資源管理》每一次選題,都必須回歸本源:為每一位“奔日子”的人代言,他可以是普通的個體,也可以是一家企業,這不僅是我們的價值錨點,更是與讀者建立深度信任的基石。
具體而言,我希望我們的內容能實現三重“連接”《我工資6000,新來的9800,我和老板吵了一架》:
? 連接個體與時代:在講述每一個具體的職場人故事時,巧妙嵌入時代性的企業熱點。
? 連接形式與心意:我們將大膽嘗試更生動、更具美感的新圖文語言。全新策劃的 “職場茶話會” ,就是希望以一杯清茶的親和姿態,聆聽并呈現職場百態,打造一個真正屬于HR同行們的精神角落。
? 連接發布與交流:我們用心經營評論區,讓用戶在這里感受到被傾聽、被尊重。當社區有了“家”的磁場,用戶的粘性與平臺的推薦便是水到渠成。

@AI營銷新鮮事 主編陳雪:始終圍繞 “讓AI幫你做更好的營銷” 這一核心,進行靈魂三問《AI營銷最稀缺的不是工具,是“會喂模型”的人》:
它夠“干”嗎?(實戰維度:能否直接幫助讀者解決問題?)
它夠“真”嗎?(案例維度:是否有真實的人、真實的成功或失敗?)
它夠“新”嗎?(洞察維度:能否讓讀者感覺看到了未來?)
在這三個維度上循環挖掘,讓賬號的內容是一個有工具、有案例、有遠見,營銷人離不開的“能量補給站”。

@電影天堂 主編董秋實:最近我也經常問我自己,在想今天該寫什么前,問問如果你在朋友圈看到這個話題,你會愿意點開嗎?會想轉發并說兩句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個好選題。做內容沒有一勞永逸的公式,但有一直有效的初心——對電影的愛,和對讀者的尊重。
咱們一起把這份工作做成事業,也做成一件有溫度的事《尺度炸裂!又一黑馬臺劇卷上新高度》。

@輕伽 主編婁玉驊:我認為保持做好內容的核心在于:內容上,既要傳遞精準的體式要點與安全指引,成為用戶可靠的“墊上導師”;創作中,保持“沉浸式體驗”——自己先成為內容的踐行者,才能傳遞真實的能量;建立系統選題庫與用戶反饋閉環,讓內容像呼吸一樣自然流淌又持續迭代。
記住,我們輸出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寧靜、專注、向上的生活可能性。當你的內容能同時滋養他人的身體與內心時《每天清晨“鎖腿滾動”10分鐘,臉上皮膚好了,人也漂亮了……》,這件事便擁有了長久堅持的意義。

@AI界新鮮事 視頻號 主理人 許東輝:我想分享一個詞——熱點疊加,就是當一個本身具有高關注度的人物或事件,與另一個社會熱詞強強聯合時,就能產生“1+1>2”的化學反應,構建出選題的復合吸引力。
比如我們有一條視頻號內容《當被問AI時代有什么建議給孩子,馬斯克沉默了21秒》,這個內容中,人物自身就是流量熱點,而“人工智能”又是全民熱議的科技風口,這兩者關聯在一起,話題的張力自然就出來了。
我們在策劃這類內容時,內心其實是有很強預判的——當這些要素齊備,你幾乎能預感到它數據表現不會差。
速途網絡總編輯孟祥龍 :

如何持續提升速途網的“內容力”。孟祥龍認為,離不開這“四大支點”:在戰略上自信、在思維上貫通、在行動上主動、在底線上堅守。
第一,錨定內容的價值坐標,建立戰略自信。 內容生產絕非簡單的信息搬運或文案撰寫。它是公司影響力的“續航電池”,是客戶關系的“粘合劑”,更是直接驅動業務增長的“隱形引擎”。
第二,以“大內容”思維貫通行動。 內容的最終落點,要更多地服務于企業整體戰略,而不僅僅是完成一次傳播。當我們的內容能精準切入公關語境、有效承載營銷目標時,其力量才會成倍放大。
第三,主動建聯,將“信源短板”轉化為“信任長板”。 可靠的信源和采訪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總結的“兩級加一主動”策略——即直面核心的“直見威懾”、深入行業的“深不可測”,以及最關鍵的“主動建聯”,正是為了彌補這一短板。
第四,堅守內容生命線,做技術與敏感性的駕馭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底線。內容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必須時刻把握底線,提升商業敏感性。 最后
送給每一位熱愛文字的你: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