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通作為國內四大藥品流通企業之一,近年來在董事長劉長云的帶領下,頻頻跨界擴張,試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辟新增長曲線。
但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九州通的合規管理卻漏洞頻現,銷售劣藥、招投標違規、商業賄賂等事件導致旗下子公司成為監管處罰的“常客”。
賬面上營收與凈利潤雙增長背后,九州通正面臨合規治理與經營質量的雙重隱憂。
合規亂象頻發
近年來,九州通及旗下子公司多次因銷售劣藥被藥品監管部門通報處罰。
11月3日,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顯示,江蘇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銷售劣藥夫西地酸乳膏,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條的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五條規定,沒收違法所得23661.52元。

天眼查顯示,江蘇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是九州通醫藥投資(湖北)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法定代表人為劉長云。
10月20日,九州通中健醫藥連鎖(遼寧)有限公司蒲豐學府分店因銷售劣藥,被沈北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抗病毒軟膠囊”藥品10盒、沒收違法所得15元并處罰款5000元。
《關于九州通中健醫藥連鎖(遼寧)有限公司蒲豐學府分店涉嫌銷售劣藥行為案的處罰決定書》顯示,“抗病毒軟膠囊藥品10盒,生產批號2230016,生產日期20230829,有效期至2025.07,該藥品已超過有效期。現場商家承認該藥品正在銷售。該藥品于2025年3月28日從遼寧珩豐鑫達醫藥有限公司購進的,一共購進20盒,購進單價0.009元,在有效期內銷售9盒,銷售單價15元/盒,超過有效期后銷售1盒,銷售單價15元/盒。”

9月23日,內蒙古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因銷售劣藥輔酶Q10注射液,被沒收違法所得3218.16元。
2024年8月,貴州九州通仁源醫藥有限公司因銷售不合格的玻璃體溫計被責令整改。同年7月,福建九州通中化醫藥有限公司銷售的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因微生物限度不達標,被認定為劣藥。早在2023年,廣東、黃岡、福建、山東、錦州等地的九州通子公司也因銷售不符合標準的中藥飲片雞骨草、開塞露、浮萍、氯化鈉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和山藥等被處罰。
同時,九州通旗下生產企業也出現質量問題。例如,2025年1月6日,九州通旗下子公司湖南福達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數字式電子體溫計不符合技術要求,被沒收違法所得2516.8元并罰款2萬元。2024年12月16日,湖南福達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還因生產的紅外額溫計不符合經注冊產品技術要求,被沒收1075臺并罰款11.3萬元。

據媒體報道,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九州通罰款與滯納金支出分別為252.47萬元、155.05萬元、459.16萬元和319.8萬元,三年半被罰共計1186.48萬元。
在軍隊及政府采購招投標領域,九州通旗下多家子公司因嚴重違規被列入“黑名單”,甚至遭終身禁入處罰。
例如,今年9月27日,重慶九州通興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在參加體外沖擊波治療儀(第二次)(項目編號:2023-JL13(05)-W30015)采購活動中,涉嫌存在違規行為,被陸軍后勤部采購和資產管理局暫停參加陸軍范圍物資工程服務采購活動資格。7月22日,北京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因在參與軍隊采購項目中涉嫌存在違規失信行為,被暫停參加全軍物資工程服務采購活動資格。
2024年11月,聯勤保障部隊后勤采購管理處發布通告,擬給予廣州九州通終身禁止參加處理,處理范圍為全軍工程服務采購活動。去年7月,九州通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在深圳某政府采購項目中因隱瞞真實情況被罰款并禁止參與未來一年內的采購項目,甚至在參與軍隊采購時也出現串標行為。同年6月,廣西、北京、云南三家子公司因串通投標、虛假投標被通報,其中廣西九州通擬被終身禁入。
此外,九州通旗下子公司還涉賄。今年2月21日,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公告,對16家醫藥企業進行失信等級評定。其中,貴州九州通仁源醫藥有限公司與另外兩家企業向玉屏縣婦幼保健所給予回扣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以使其經營的藥品獲得額外的交易機會、競爭優勢和銷售數量,累計折合3萬元。
九州通在醫保領域也有違規行為發生。2024年9月,九州通旗下黃石廣慈老年病醫院有限公司因使用醫療保障基金過程中,存在超量開藥、重復收費、超標準收費、其他不合理收費及將不屬于醫療保障范圍的醫藥費用納入醫療保障基金結算的行為,被黃石市醫療保障局罰款2.55萬元,并責令其退回違規使用的醫保資金。
在此之前,黃石廣慈老年病醫院有限公司還因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未落實分級護理制度、診療過程不規范以及未按規定向衛生主管部門報告重大醫療糾紛等,多次被行政主管部門處罰。
企業預警通顯示,2025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九州通旗下多家子公司涉及的違法違規行為已約有20項,涉及藥品質量、采購招投標、不正當競爭等多個方面。
九州通在創始人劉寶林時期通過“快速”和“低價”兩大策略,建立起獨特的“九州通模式”,即將提交訂單、交貨、回款等發生在不同時空的環節壓縮于一點,省略人員促銷、催貨、催款等一系列步驟,以速度拉動效益。
然而,隨著九州通規模不斷擴張,特別是2020年11月職業經理人劉長云接任董事長后,于2021年推進“萬店加盟”計劃,九州通的藥店數量猛增,同時直接或間接持股公司超700家,使得管理半徑迅速擴大,內部管理問題也凸顯出來。
從處罰情況來看,九州通旗下多家子公司發生違法違規行為,也表明公司對分支機構的管控力不足,這可能是在跨區域、跨業務線快速擴張過程中,管理體系或存在較大缺陷,導致合規漏洞頻出。
九州通旗下子公司的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則可能會對其品牌形象、市場地位、經營發展等造成負面影響。首先,藥品質量直接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九州通頻發的劣藥事件會透支公眾信任。
其次,政府及軍方采購是醫藥企業的重要市場,但九州通多家子公司被暫停參與資格或終身禁入,不僅直接損失了相關業務收入,更對其未來市場拓展形成長期制約。
再者,頻繁的行政處罰不僅帶來直接的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財務損失,還可能引發消費者索賠、監管部門專項檢查等后續風險。
資金鏈承壓凸顯
業績報告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九州通實現營業收入1193.27億元,同比增長5.2%;歸母凈利潤19.75億元,同比增長16.46%;扣非凈利潤為14.7億元,同比下滑9.8%。

由此可以看出,九州通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增減幅度有一個鮮明反差,而這一差距主要來自約5.06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
其中,九州通非經常性損益最大收益來源是“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帶來的5.75億元,主要得益于公司發行醫藥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資產處置收益,公司據此確認了4.38億元的凈利潤。但資產處置收益具有一次性特征,無法持續貢獻利潤,也可能短期內掩蓋了核心業務盈利能力下滑。
此外,九州通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1.01億元,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及處置損益貢獻了4621.51萬元,而這些收益均與主營業務運營效率關聯性較弱。
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下滑還體現在毛利率的持續下滑上,九州通前三季度的整體毛利率為7.7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九州通的財務狀況還存在應收賬款激增、現金流為負、資產負債率高企、存貸雙高等多重問題。三季報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余額為390.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61%。九州通稱,主要因上年末進行應收賬款的清收,本期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客戶欠款增加所致。
今年前三季度,九州通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為3.48次,低于去年同期的3.67次。這可能主要是由于客戶以中小醫院、藥店為主,回款周期較長,陷入“收入增長快、現金流回款慢”的困境。
九州通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3.17億元,雖較上年同期增加3.41億元,但仍處于負值區間。盡管公司稱第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實現正5.04億元,但累計仍為負,表明公司賬面利潤并未轉化為真實的現金流入,整體經營現金流狀況也未得到根本改善。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九州通的總負債達772.11億元,同比增長13.2%;資產負債率為68.77%,同比上升1.25個百分點,處于行業偏高水平。
從負債結構來看,截至三季度末,九州通的短期借款為128.83億元,同比增長18.86%;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2.21億元,同比下降27.86%;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為529.1億元,同比增長14.78%。而公司賬上貨幣資金余額為180.69億元(含受限資金),若扣除受限部分,實際可自由支配的資金更為有限。前三季度,公司速動比率為0.93,流動比率為1.25,短期償債能力略顯緊張。
此外,前三季度,九州通的存貨貨值高達236.08億元,同比增長25.53%,創下歷年來新高。存貨規模的持續擴大不僅擠占了大量流動性資金,還推高了存貨減值風險。同期,公司的存貨周轉率為4.74次,低于去年同期的5.36次,可能存在產品銷售不暢、庫存管理效率下降等問題。
醫藥流通行業的核心模式是“采購-分銷-回款”,理論上應具備較高的資產、應收賬款及存貨等周轉效率,而九州通的各項周轉率同比均出現下降。
近年來,九州通大力推行“新產品、新零售、新醫療、數字化、不動產證券化(REITs)”的“三新兩化”戰略,但從三季報披露的情況來看,轉型效果仍有待觀察。
例如,在新產品戰略方面,總代品牌推廣業務(CSO,含藥品及醫療器械)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147.28億元,同比增長4.31%,相較于去年同期18%的增速已大幅放緩。
在新零售戰略上,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好藥師直營及加盟藥店門店總數已達33275家。前三季度,九州通向加盟藥店實現銷售收入54.02億元,同比增長43.4%,而去年同期增速為58.28%。
新醫療戰略方面,“九醫診所”會員店達3000家,九州通計劃三年內實現萬家診所聯盟,但目前業績報告中尚未披露該業務的收入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在劉長云大舉開店搶灘的背后,九州通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依然高企,且增速超過了營收增長。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為36.09億元,同比增長9.81%;管理費用為22.6億元,同比增長8.54%。不過,研發費用卻同比下降0.39%至9779.22萬元。
除了主業相關的戰略布局,九州通還大舉跨界。例如,今年4月九州通出資6.73億元參與奧園美谷重整,計劃整合醫美終端資源;還成立4家涉及汽車/電車銷售業務的新公司,試圖依托物流網絡涉足疫苗冷鏈運輸車等細分市場;在數字化領域,與騰訊云合作開發AI醫療平臺。
不過,這些跨界業務與核心醫藥流通業務的協同效應尚不明確,還未能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但短期內可能會分散九州通的管理與資金資源。
同時,為應對資金壓力,九州通還采取了一系列資本運作。例如,對旗下全資子公司“九州通醫投”減資110億元;推進國內醫藥物流倉儲設施首單公募REITs項目,募集資金11.58億元;設立財務公司構建“內部銀行”機制。
結語
曾經,九州通創始人劉寶林一直執著于“不讓一片、一粒、一顆假藥流入市場”。
合規是醫藥企業的立身之本,經營質量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基。唯有堅守合規底線、夯實經營基礎,才能在長期競爭中行穩致遠。(圖源:監管網站、東方財富等)
風險提示:本文內容基于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