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報道,2025年11月3日,明略科技(2718.HK)在港交所掛牌,開盤較141港元發行價上漲98.6%,盤中最高漲幅突破119%,最終以翻倍漲幅106.1%收盤,市值達419.56億港元 。從認購數據看,其香港公開發售獲驚人的4452.86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認購倍數13.93倍,構成港股市場少見的“雙高認購”案例。

股權結構顯示,IPO后騰訊持股25.96%為最大股東,紅杉中國持股7.15%為核心投資方。兩大資本從多輪融資,到騰訊以基石投資身份持續參與,顯然不是單純財務投機,需從企業核心價值維度去拆解資本決策的核心依據。
一、賽道定位:數據智能領域的頭部格局與市場紅利
明略科技的賽道優勢源于對數據智能領域的布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2024年總收入計,明略為中國數據智能應用軟件領域頭部企業,同時覆蓋營銷智能與營運智能兩大細分場景。
行業層面,政策與需求形成雙重驅動:《“數據要素x”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落地,推動2024-2029年數據智能應用軟件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達15.6%,預計2029年突破675億元。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升級背景下,具備19年行業經驗的明略科技,其全場景解決方案能力在頭部效應顯著的科技行業中形成差異化定位。
二、技術儲備:AgenticAI布局與專利競爭力
技術層面,明略科技構建了多模態數據智能、企業級知識圖譜、數據隱私技術三大核心技術體系。截至2025年6月,其累計獲2322項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296項。
技術落地方面,2025年推出的DeepMiner專有大模型產品線,以“可信智能體模型+可信數據”為核心,旗下GUI模型Mano曾位列Mind2Web、OSWorld全球榜單首位,輕量級模型Cito在多輪對話場景中表現突出。作為港股市場少數具備Agentic AI完整技術棧的企業,其技術布局與騰訊、紅杉在硬科技領域的投資傾向形成契合。
三、商業化進展:營收增長與盈利拐點的現實支撐
財務數據顯示,明略科技商業化能力逐步釋放:2025年上半年營收6.44億元,同比增長14%;毛利率提升至55.9%,實現運營利潤614萬元,較上年同期8452萬元虧損形成扭轉。

業務結構上,兩大板塊構成支撐:
- 營銷智能板塊:核心產品秒針系統對接425個媒體平臺,日均處理50億次廣告請求,2025年上半年貢獻收入3.16億元,占比89.2%;
- 營運智能板塊:年復合增長率23.4%,覆蓋3萬家餐廳、5.3萬家零售店,服務肯德基、麥當勞等品牌。
截至目前,其客戶群體包含135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同時研發費用率從2022年的59.1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3.37%,反映出從研發投入向效率釋放的過渡趨勢。
四、生態聯動:與騰訊、紅杉的資本及業務協同
明略科技與騰訊的合作超出單純資本層面:其私域工具微伴助手基于騰訊生態開發,雙方在企業服務、數據安全領域存在業務協同;騰訊作為最大股東,除基石投資外,還提供生態資源支持。
紅杉中國方面,其在企業級服務賽道的布局,可能為明略科技帶來客戶資源與行業資源對接空間。
這種“資本+生態”的聯動模式,既符合騰訊ToB戰略的布局需求,也與紅杉中國“賽道頭部+技術壁壘”的投資框架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明略科技對于基石投資者和控股股東,做出了270禁售期的要求,這超過港股常規180天的禁售標準,分析認為,此安排一方面是為避免基石在 “港股通納入前” 減持 —— 同股不同權公司需上市滿 “6 個月 + 20 個交易日”(約 210 天)才具備入通申請資格,270 天禁售可覆蓋入通關鍵期,防止減持沖擊股價;另一方面是公司流通盤本身極小,延長禁售可進一步鎖定籌碼、穩定流動性。
總結:
速途網認為,明略科技上市首日的強勁表現,本質是市場對其賽道、技術、商業化能力、以及生態聯動四大維度價值的集中反饋。騰訊與紅杉的持續投資,需置于數據智能行業長期發展背景下審視——當AI技術從通用型向行業型滲透,具備行業知識圖譜與數據處理能力的企業,可能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形成基礎設施級價值。
在數字經濟成為國家戰略的語境下,資本對科技企業的關注,最終仍需回歸技術轉化效率、商業化可持續性等核心指標,這也是評估企業長期價值的關鍵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