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從亞洲到中東、從北美到歐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其作為推動交通革命、提升城市效率的重要引擎。這場智慧交通變革不僅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出行方式,更將成為塑造未來社會、經濟和環境的重要力。
在此背景下,9月25日至27日,“2025車路云50人年度論壇”在重慶科學會堂舉辦。本屆論壇聚焦“國際發展”與“跨域融合”,致力推動全球協作,匯聚1500余位來自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產業核心人士,包括多位行業頂尖專家,20余位行業領軍企業與頂尖科研機構代表,30余位來自各試點示范城市的車網公司及主管部門代表,以及超100位國內外主流車企與科技企業核心高管等,共話全球自動駕駛產業的未來圖景。
本屆論壇在重慶市政府大力支持和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指導下,由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主辦,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交信(浙江)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央廣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媒體(上海)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協辦,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關村科技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車網(重慶)有限公司、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重慶交通大學、重慶清華大學校友會支持舉辦。

出席本屆論壇的嘉賓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安順,中亞人工智能協會主席、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烏茲別克斯坦前外交部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翁孟勇,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信創海河實驗室主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前主席龔克,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李 克 強,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原一級巡視員、副司長靳兵,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聯盟理事長、北京市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關村管委會原副主任、中關村發展集團原總經理宣鴻,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席理事長董揚,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國家863主題項目“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首席專家姚丹亞等。
來自論壇主辦地有關政府部門的嘉賓有重慶市政府副市長、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震,重慶市汽車專班負責人周青,重慶市政府參事凌凡,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涂興永,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西永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賈暉,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松光等。

論壇現場進行了三項重磅發布:
一是發布《車路云一體化經濟發展2025》,這是國內首份“產學研金”多方聯合,針對車路云一體化實施發展的系統性總結;
二是發布“車路云融合規模驗證行動”,這是我國首次在“車路云一體化”框架下組織開展的多車企、大規模聯合測試驗證行動;
三是“2025車路云”三項大獎出爐,包括聚焦“綜合發展成就”的智邑獎,聚焦“場景開拓標桿”的金景獎,聚焦“商用先鋒”的奇點獎,全國共11個城市、10家企業摘得獎項。
本屆論壇共設6個環節,包括開幕式暨全體會議、主論壇暨全球自動駕駛高峰論壇、車路云跨境融合國際閉門研討會、智能網聯“車路云聽”生態創新論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交流會,以及高速公路車路數據相互賦能與商業可運營閉門研討會。
01 頂層聲音:錨定未來發展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安順表示,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創新步伐不斷加快,以大踏步的發展成為新能源汽車全球第一生產大國、第一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出口國,并在核心技術、關鍵部件上,在產業鏈、價值鏈上,都實現了跨越式突破。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是全球汽車技術、汽車產業和汽車市場的深刻變革,更是我國汽車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換道超車的百年機遇。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將更加智能化、個性化,或可上天,或可下水,擁有無限可能。

(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安順)
重慶市政府副市長、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震表示,重慶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制造重鎮,肩負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重要使命。
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工業城市,重慶錨定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目標,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正加快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本次論壇匯聚國內外行業精英和領軍人物,共同交流探討“車路云一體化”新進展、新趨勢、新路徑,必將為重慶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賦能添彩。

(圖:重慶市政府副市長、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震)
中亞人工智能協會主席、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烏茲別克斯坦前外交部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在開幕式上表示,全球交通革命即將來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智能系統正在深度融合。在這一全球變局中,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導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未來交通實驗室和工廠。
站在全球視角看,中亞通過采用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以及采用一套全新的標準生態系統,包括充電、維護和自動駕駛,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于中國而言,這是一個與中亞成為戰略型長期合作伙伴的機會,對中亞來說,同樣是一個歷史性機遇。
在國際閉門研討會上,他還倡議:建立“車路云一體化絲綢之路平臺”,將車路云一體化合作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上合組織“互助共贏”精神之下,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智能交通發展。

(圖:中亞人工智能協會主席、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烏茲別克斯坦前外交部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翁孟勇提到,智能交通技術從萌芽到現在,經歷了由“交通基礎控制+網絡化集成”到智能化協同發展的歷程,“車路云一體化”技術正是順應了技術發展的趨勢。
中國在前半場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過程中占了先機,但也必須看到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智能交通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對此,要加強系統思維,構筑協同發展的生態,比如車路云技術的發展,一定要回應車企、路側、通信等各自的利益,讓所有參與方都有獲得感、參與感、存在感。

(圖: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翁孟勇)
02 權威洞察:解構智能交通藍圖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信創海河實驗室主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前主席龔克,從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角度對未來交通發展提出了兩項共識和四項行動的倡議。
兩項共識:一是要建立人類出行運載向智慧、安全、綠色、便捷、普惠方向演進的共識;二是要建立安全與發展相統一、互促進的交通發展共同理念和指導思想。
四項行動:第一,共推價值導向的示范應用;第二,共促場景驅動的標準規則互認;第三,共建可信、開放的數字基礎設施平臺;第四,共建敏捷治理的國際治理協同機制,創設國際安全事件應急響應機制,推進全球產業應對風險的韌性,確保智慧交通在全球范圍內穩健安全發展。

(圖: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信創海河實驗室主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主席龔克)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領軍科學家李 克 強談及車路云系統規模化應用的問題,他強調,“單車智能”與“車路云一體化”并非不同的技術路線,現在已沒有傳統意義的單車智能,兩者是萬物互聯同一技術路線下的不同發展階段;在部分場景下,特別是針對高級別自動駕駛,在行駛安全、可靠性及效率方面,亟需車路云一體化技術來改進完善;多數車企正在期待和導入車路云一體化技術。
“車路云一體化系統”規模化應用有四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其概念尚未被正確理解,造成系統架構和標準不統一;二是現有智慧路側感知數據質量不高且規模不足;三是對城市級云控基礎平臺發揮交通資源與數據跨域共用價值理解不到位;四是基于車-路-云數據“一體化融合”的協同感知、決策、控制等技術尚未被推廣應用。

(圖: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李 克 強)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表示,車路云一體化正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路徑,這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生態的重構,必須跳出單一技術視角,轉向系統性的創新范式,以政策法規為指引,以金融工具為支撐,以場景應用為抓手,真正實現從單車智能到車路云協同的生態突破。
他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深化創新范式,集智聚力突破基礎瓶頸;第二,強化場景破壁,精準施策推動應用落地,推動自動駕駛走出封閉示范區,加速在物流、公交、城市管理等真實場景中的規模化應用;第三,推動產業融合,構建開放共贏的全球生態,發揮需求端的牽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開放應用場景。

(圖: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未來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平談到,智能交通系統(ITS)是通過感知、傳輸、認知和執行,將人、車、路、環境等交通要素緊密互聯,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和智能處理,達成提升效率、保障安全、節約資源、改善環境的目標。
他表示,“車路云一體化”推動了ITS技術的三大變革:一是從單向信息流,到多向信息流;二是從著眼于宏觀交通流的組織,走向對單個車輛的定向化組織,更大程度提升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三是從傳統信息被動感知,到信息主動告知。
未來“車路云時代”的智能交通,道路交通事故將減少70%以上,道路通行能力提高3-5倍,節省交通能耗15-20%,城市交通面貌將發生深刻變革。

(圖: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未來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平)
03 重磅發布:引領產業未來生態
本屆論壇上進行了三項重磅發布。
一是發布《車路云一體化經濟發展2025》。這是國內首份“產學研金”多方聯合,針對車路云一體化實施發展的系統性總結,由“車路云50人”攜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車路協同創新聯合體等權威機構共同撰寫。
聚焦車路云一體化在城市層面的產業化與商業化實際進展,開展系統、廣泛的城市調研與深度數據分析,《車路云一體化經濟發展2025》系統梳理出15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核心經驗。此次發布,標志著我國車路云一體化發展進入實效評估與模式推廣的新階段。

二是發布“車路云融合規模驗證行動”。這是我國首次在“車路云一體化”框架下組織開展的多車企、大規模聯合測試驗證行動,由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清華大學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重點實驗室牽頭,在西部車網的支持下,協同十五家中外主流車企聯合推進,計劃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重慶正式啟動。
行動將重點圍繞三大核心網聯功能開展聯合研發與測試驗證,包括云支持自動緊急制動、云支持綠波車速引導、云支持協作式車輛匯入。參與聯合測試的15家車企涵蓋一汽、東風、長安、上汽、蔚來、比亞迪、北汽、廣汽、宇通、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

三是揭曉“2025車路云”三項大獎——聚焦“綜合發展成就”的智邑獎,聚焦“場景開拓標桿”的金景獎,聚焦“商用先鋒”的奇點獎,全國共有11個城市、10家企業摘得獎項。
本次獎項由車路云50人聯合車路協同創新聯合體共同設立,對全國重點城市及其商用應用案例進行系統評估,旨在表彰在車路云一體化綜合發展、場景創新與商業化落地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城市和企業,為產業提供可借鑒的典型案例與先進經驗,持續引領行業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獲得“2025車路云·智邑獎”的城市有:北京、上海、蘇州、武漢、無錫、重慶。獲獎城市在頂層設計、系統建設、規模商用落地、跨產業協同與生態構建等多方面綜合表現卓越,是行業發展的標桿典范,為車路云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最佳實踐。

獲得“2025車路云·金景獎”的城市有:廣州、深圳、杭州、長沙、鄂爾多斯。獲獎城市通過政企協同、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在場景拓展及商用落地、用戶價值創造等方面成效突出,為行業提供了可參考、可推廣的解決方案,開啟車路云商業價值新空間。

獲得“2025車路云·奇點獎”的企業有:廈門金龍、文遠知行、蘿卜快跑、小馬智行、如祺出行、卡爾動力、嬴徹科技、美團、新石器、九識智能。獲獎企業通過核心產品自主研發、商業模式創新與市場規模化開拓,成為推動產業協同發展與生態繁榮的重要引擎。

本屆年度論壇匯聚“政產學研金”各界精英,共同探討全球智慧交通的實踐經驗與未來機遇,將推動跨區域資源共享、生態共建和市場聯動,為中國乃至全球智能交通的發展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