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海爾第九屆人單合一模式引領論壇上,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與海爾集團合作出版的重量級新書《海爾質量管理之道:從零距離到零邊界》正式發布。該書凝結了海爾40年質量管理實踐經驗,為數字經濟時代全球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極具借鑒意義的中國模式與路徑參考。

回答時代之問,傳遞用戶體驗至上的質量文化
《海爾質量管理之道:從零距離到零邊界》一書由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劉卓慧編寫,全面記錄了海爾40年來在質量管理領域的理念演進、實踐探索、經典事件、模式創新。本書不僅是對海爾質量發展史的“全景式總結”,更系統回應了一個關鍵的時代命題:在用戶需求高度個性化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今天,企業應如何重新定義質量管理?
全書圍繞上下兩篇、十二個核心板塊展開,深入剖析了海爾自1984年創業以來的質量發展史:從早期“砸冰箱”事件樹立質量意識,到推動每個員工“零距離”直面用戶,再到整合全球資源、構建“零邊界”質量管理生態。不難發現,海爾的質量發展史,本質上就是一部人單合一模式的進化史。
書中特別提到,在創業初期“砸冰箱事件”后,海爾提出了“用戶永遠是對的”的核心理念,通過倒逼機制推動員工的素質提升,并明確了兩個原則:原則一,用戶永遠是對的;原則二,如果你感到用戶是錯的,請參考原則一。這成為海爾質量管理的原點,從那時起,海爾形成了“用戶體驗至上”的質量文化,并建立起高質量的產品、高質量的體系、高質量的人“三高”質量體系。
2005年9月,張瑞敏首次提出人單合一模式,歷經20年春秋,該模式不僅在實踐中日臻完善,更成為引領全球管理創新的風向標。在這一模式的引領下,海爾的質量管理實現從事后用戶滿意度提升向全流程用戶交互體驗的轉變:用戶主動參與到設計、制造、銷售、配送、使用乃至環境和社會價值的每一環節,持續推動用戶體驗的優化和提升。海爾的質量發展之路深深植根于其企業文化,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引領質量管理的新方向。
順應時代之變,創新驅動質量管理的持續進化
創業40多年,海爾始終堅持“用戶永遠是對的”的質量理念。時代在變,用戶的需求在變,質量標準也隨之而變。傳統工業時代,用戶追求的是物美價廉的商品,“零缺陷”是質量的關鍵;消費互聯網時代,用戶追求便宜便捷,“零延誤”成為質量的關鍵;產業互聯網時代,用戶追求更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零距離”是質量的關鍵;人工智能時代,用戶追求更高的情緒價值,這不僅是單個企業、單個行業能夠實現的,因此能否與生態各方“零邊界”成為質量管理的關鍵。

在這一背景下,海爾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將多年的質量管理實踐沉淀成數字化解決方案。海爾旗下卡奧斯以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為核心,整合各類工業數據要素,通過人工智能重構質量管理邊界,打造了國內首個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天智工業大模型。基于豐富的行業Know-how,卡奧斯幫助企業破解傳統質量管理的企業預設標準與用戶真實需求錯位等難題,成功賦能千行百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海爾始終堅信,真正的好質量一定不是企業的單向輸出,而是與用戶的雙向奔赴。《海爾質量管理之道:從零距離到零邊界》真實還原海爾質量發展軌跡,讓更多人了解其理念與實踐,也為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借鑒及參考,助推全球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