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視產品而言,畫質始終是核心所在。作為全球電視出貨量第一的領軍品牌,三星持續鞏固其在該領域的優勢,在卓越畫質方面確立了無可匹敵的地位。
然而,真正的領導力不僅體現在畫質本身,更在于整體的觀看體驗,2025款三星OLED產品正是對此的絕佳詮釋。其搭載防眩光技術【1】與AI伽馬調節技術,可有效減少環境干擾,為用戶提供更為沉浸的觀影享受。

▲ 三星電子視覺顯示事業部畫質實驗室Mirae Shin與新款2025三星OLED S95F
升級版防眩光技術:無論明暗,始終清晰
OLED屏幕因其能呈現純正的黑色、鮮活的色彩以及疾速響應時間而備受贊譽。這些優勢得益于其自發光特性,每個像素均可獨立發光或關閉,無需依賴背光模組。
然而,為最大化這些優勢而常采用的高光澤屏幕,也更容易受到環境光線的干擾。盡管在完全遮光的影院環境下可獲得最佳體驗,但用戶日常觀看條件往往復雜多變。例如白天的入射陽光或夜晚室內的照明,均會在屏幕上形成反光,影響觀看沉浸感。
防眩光技術正是為此應運而生。它通過高效抑制反射和眩光,讓用戶在任意光照環境下,都能盡享OLED產品的出色畫質。
部分2025款三星OLED 機型所采用的特殊低反射層,可有效散射外部光線并減少內部光擴散,且不會造成圖像失真。相比上一代產品,反射率降低超過25%【2】,此項表現已獲全球認證機構UL Solutions的驗證【3】。
“今年的升級版防眩光技術顯著降低了反射率,并最大限度減少了屏幕失真,確保無論在明亮或是黑暗環境中,電視都能呈現出色的畫質,”Mirae Shin表示。在實際應用中,這意味著用戶無需再擔心白天看電影時陽光導致色彩泛白,或在環境光下玩游戲時暗部細節缺失。

▲ 示意圖:明亮環境中搭載/未搭載防眩光技術的OLED效果對比。部分2025款三星OLED機型通過特殊低反射層,顯著減少外部光源對觀看體驗的干擾。
AI伽馬技術:智能還原隱藏細節
三星在軟件算法領域同樣取得突破。防眩光技術從物理層面減少外部光源干擾,而AI伽馬調節技術則從算法層面實現畫質精修。2025款三星OLED產品通過AI實時調節伽馬值(即輸入信號亮度與屏幕顯示亮度的對應關系參數),實現畫質動態優化。
人眼對暗部區域細微對比度變化極為敏感,但對亮區反應相對遲鈍。伽馬調節通過智能補償,使畫面對比更貼合人眼自然感知習慣。通過精準的伽馬調節,觀眾既能清晰捕捉暗場場景的細膩細節,又能獲得更鮮活逼真的視覺體驗。

▲ 2025款三星OLED產品搭載AI伽馬調節功能,可基于內容類型與環境光條件逐幀優化畫面。
“新一代伽馬調節技術通過AI算法實時分析每幀畫面的平均亮度,并結合環境光照強度自動調節伽馬值,”Mirae Shin闡釋其技術原理。
“例如在明亮的客廳觀看暗場內容時,系統會調節伽馬值,適當提高暗區亮度以保留細節,避免環境光導致暗部信息無法辨識,”她提到,“而在較暗環境下播放高亮畫面時,則通過調整伽馬值抑制過曝,同時增強畫面對比度。”
“當環境光線突然由暗轉亮,比如影院散場時燈光驟然亮起,屏幕暗部細節可能暫時無法看清。此時伽馬值的自適應調節能夠迅速恢復暗部可視性,始終保持穩定連貫的觀影體驗。”她進一步補充道。
亮度、對比度與高刷新率:締造極致觀影體驗
除防眩光技術與AI伽馬調節技術外,2025款三星OLED產品還整合了多項標志性創新科技,充分釋放OLED面板潛能。例如,升級后的面板亮度較前代提升約30%【4】。Mirae Shin指出:“電視屏幕亮度越高,越能精準傳達電影制作人或內容創作者的原始創作意圖。”
作為OLED的核心優勢,對比度表現也進一步增強。“OLED面板由自發光元件構成,每個RGB【5】像素均可獨立開啟或關閉,”Shin補充道,“在顯示黑色時,像素可完全關閉,實現極其純凈的黑色表現。”深邃黑場與高亮區域的強烈對比,不僅大幅提升了電影、劇集的沉浸感,也為包含大量暗場場景的游戲帶來更加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

▲ Shin特別強調,新款OLED S95F憑借更高亮度、純粹黑場與高刷新率,為用戶帶來無與倫比的沉浸式體驗。
“2025款三星OLED產品不僅適合影視愛好者,對游戲玩家也同樣極具吸引力,”Shin補充道,“防眩光技術確保即使在明亮環境下,也能清晰呈現游戲暗部細節。更重要的是,S95F還是業界首款支持165Hz刷新率的OLED機型,能夠呈現流暢細膩、無卡頓的游戲畫面,”她進一步指出。“OLED技術的優勢在于像素級控光和疾速響應,結合165Hz高刷新率,我們徹底釋放了OLED面板的性能極限。”
依托一系列前沿科技,2025款三星OLED產品為用戶帶來極致沉浸式觀影享受。憑借該系列新品,三星再度彰顯了其在OLED技術領域無可撼動的領導地位,不僅有力推動了現有技術的迭代升級,更成功突破了電視產品的性能邊界。
注解:
【1】僅適用于搭載防眩光技術的機型
【2】基于內部研究數據
【3】基于UL制定的測試標準(即反射眩光 UGR<10,不舒適眩光 UGR<22,傷害性眩光 UGR<34)
【4】基于內部研究數據
【5】紅/綠/藍 三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