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制造業中,產品研發正轉向依靠數字模型進行預測和優化的新范式,數字化轉型和效率提升已成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近日,海爾智家主導制定的GB/T 45990.1-2025《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數字化仿真試驗 第1部分:通用要求》(以下簡稱“標準”)國家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將于2026年2月1日起實施,是我國首個針對家電行業數字化仿真領域的國家標準。

新標準首次為行業建立了一套系統性的工作框架。它明確了從結構力學到流體力學等仿真試驗的分類,并對軟件、硬件及人員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更重要的是,標準定義了一套從需求輸入到報告發布的完整工作流程,確保了仿真過程的科學性與結果的可靠性。產業研發流程將因此更加規范化,通過減少物理樣機試錯,大幅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升設計首次成功率。
海爾智家能夠主導新標準的制定,根植于其在數字化領域的深度實踐。一個核心支撐是其天智工業大模型,該模型整合了海爾40年制造業經驗中的4700多個機理模型。比如在與研發緊密相關的模具工廠,注塑工藝智能體將高精度的試模周期從十余次銳減至2次,參數優化準確率超過96%;這種能力還將研發端的虛擬仿真與生產端應用無縫銜接,在上合冰箱互聯工廠,通過AI視覺質檢和智能調度,生產效率提升30%。
將成熟的內部實踐經驗提升為行業標準,是海爾智家研發戰略的自然延伸。截至目前,海爾智家已累計主導和參與116項國際標準和840項國家/行業標準發布,并累計獲得1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位居國內家電企業第一。從技術創新到標準制定,海爾智家正將自身研發優勢轉化為整個行業的競爭優勢。
研發效率的提升最終體現在市場的引領性產品上。例如,海爾智家首創的磁控冷鮮科技,通過仿真優化磁場分布,帶動冰箱業務在行業第一的基礎上份額再提升2.3個百分點;針對空調能耗痛點,其AI智慧節能科技使產品日均耗電低至2度,搭載該技術的凈省電系列空調上半年銷量突破110萬套,成為TOP3品牌中唯一量額雙增的空調品牌。
從仿真試驗的一個參數,到用戶家中的一個痛點解決,再到市場份額的一個百分點提升,研發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鏈條已清晰可見。可以預見,隨著標準的實施,整個中國家電產業的研發效率和創新能力將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