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德賽西威在上海發布低速無人車品牌“川行致遠”,行業首款車規級低速無人車S6正式亮相。
首款產品S6車高2米,車寬1.4米,容積6立方米。該車秉持安全可靠、皮實耐用的設計理念,搭載車規級線控底盤,配合百變模塊化上裝,可針對不同場景需求為客戶定制符合多場景的車型。
除了這些優勢之外,S6還暗藏七大技術亮點,其中有六項核心技術首次在低速無人車行業引入。這里面有部分技術是源自汽車工業的成熟積累,將其系統性引入到低速無人車領域,不僅大幅提升了產品的可靠性與工藝標準,更體現了德賽西威對行業規律的尊重敬畏和解決問題的技術態度。
亮點一:首次引入從整車到零件的全車規級開發與制造
“川行致遠”將整車車規級設計開發體系和生產制造體系,首次引入到低速無人車行業,滿足80多項汽車國家標準,110多項無人車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符合IATF16949、GB/T19001 | ISO9001、ISO14001:2015等體系規范,從牙齒武裝到全身。
車架彎曲剛度可達到3000N/mm,車架扭轉剛度可達到6000N.m/°,當車輛滿載或高載荷比長期行駛時,依然保證結構穩定性。箱門開閉設計壽命按照三萬次循環進行耐久試驗,即便在長期的使用當中,也不容易失效和生銹。同時,整車的電子電器系統也按照相應的車規級標準進行了開發及驗證,當環境溫度從-40℃到85℃,當周圍產生電磁干擾時,各控制器仍然可以保持正常工作,從而能保證無人車的正常運轉。
亮點二:首次引入智能軸向控制系統
S6系列低速無人車制動力和驅動力設置達到滿配,在無人車行業里首次引入并標配ABS防抱死系統、TCS牽引力控制系統、DTC動態力矩控制系統。
ABS防抱死系統增加制動的穩定性,在濕滑、冰雪路面緊急制動時,能夠控制車輛保持轉向功能,防止車輛甩尾失控沖出車道。同時還能避免輪胎與地面劇烈滑移摩擦,有效提升輪胎使用壽命。
TCS牽引力控制系統控制驅動輪的打滑,確保車輛在濕滑、冰雪路面上也能穩定起步,有效控制車輛因驅動側滑而進入危險場景。
當驅動輪與非驅動輪轉矩差距太大、打滑時,DTC動態力矩控制系統能介入保證四輪的穩定力矩輸出,防止在加速過彎,路面附著力不夠時車輛因驅動轉向而失穩。
亮點三:首次把無人車爬坡高度提升至25%
S6電機功率強勁,能夠發揮出30kw峰值功率,峰值扭矩達到110N.m,配合擁有16.8傳動比的驅動橋,達成了強有力輪端輸出扭矩,首次把無人車的爬坡高度從20%提升至25%。
S6系列產品可突破地形限制,解鎖更多商用場景。無論是山區還是鄉間道路,橋面斜坡、倉庫坡道或是地下車庫坡道,都能一路暢行,即使是在重慶山城爬坡也不在話下。如果遇到較高的連續減速帶、較深的坑洞,前輪發生卡陷時,也能有更好的脫困能力。
亮點四:首次引入無人車行業內6年30萬公里電池標準
S6系列產品采用自研車規級“遠行”電池,滿足2025年M1類乘用車、N1類商用車電池標準(GB 38031-2025)嚴苛要求,采用A級電芯,電芯70%SOH 4000次循環壽命,將質保提高到6年或30萬公里。
電池包五面防護堅固耐用,承受100kN的擠壓力時電池包不破損,不起火。2倍時長GB 38031振動測試,電池包不開裂,不破損。IP67級防護等級,跋山涉水安全無憂。獨特雙重熱安全設計,外部火燒防護與內部起火電芯隔離,有效抵御熱擴散,減少貨物損失風險。
亮點五:首次引入全車規級智駕套件
S6系列產品全部選擇規模化量產的車規級部件。整車匹配一前一后各一顆車規級半固態激光雷達,前向毫米波及兩顆角毫米波雷達、11顆攝像頭、12顆超聲波雷達。多傳感器融合,充分冗余讓感知無死角。另辟蹊徑采用“Dual-Brain”的雙腦冗余設計,擁有主、副腦兩個車規級域控制器。兩款域控都是經過大規模量產驗證的大腦,穩定可靠。
無人車一旦出現故障,如果沒有副腦或遠程接管,就會在路上趴窩,帶來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Dual-Brain”的優勢在于如果主腦出現故障,副腦可以及時接管和停靠,安全冗余做足,沒有后顧之憂。
亮點六:首次引入全車智能感知表皮
首次將全車智能感知表皮的概念和技術應用在低速無人車領域。車身上分布了10個傳感器,在前方、側方、后方三個面持續不斷地監控車輛表面受到外力,并通過算法分析外力的類型和可能場景,還可檢測50N(即5公斤)的輕微碰撞和剮蹭,并根據頻率和作用時間來區分事件。
更智能的是,它不光能“感知”,還能“交互”。比如在交警現場指揮時,只需輕拍一下車身,S6無人車就會自動靠邊停車。通過識別不同力度、位置和節奏的觸碰,這套“智能皮膚”未來還能理解更復雜的指令,適應更多實際場景。
亮點七:先進車規級智駕軟件在低速無人車量產應用
S6應用了和乘用車共用的全棧自研BEV+輕圖應用,兩段式端到端自動駕駛算法,并搭配德賽西威自建數據中心的海量駕駛數據訓練,解決提高通過城市復雜大路口能力和密集車流繞障能力。
在無人車通過城市復雜大路口的場景下,如老司機操作一般流暢自然。S6學習“繞行”行為內在規律,面對違停車輛、慢行三輪車、臨時施工等阻礙,也能輸出全局最優、一步到位的“絲滑規劃線”。
智能化升級已是行業大趨勢,但當前低速無人車普遍存在感知系統難以應對惡劣天氣、決策系統不夠智能、場景適配度不高、產品標準滯后等痛點,導致用戶運營成本高,難以帶來實際的經營效益。
“川行致遠”低速無人車產品打破了感知功能、場景適配等諸多局限,精準解決一系列痛點,為行業樹立了“車規級”產品標桿,將推動低速無人車核心技術的迭代,助力行業向更安全、更適配、更貼近實際應用場景的方向發展,助力企業實現運營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