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世博展覽館啟幕。本次大會以“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以場景化實踐勾勒“技術如何改變生活”的清晰輪廓。作為我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中國鐵塔以“塔生萬智,同擎未來”為主題亮相,展出了基于共建共享理念打造的數字底座,以及經緯大模型、AI智能體、AI+一體機等AI軟硬件產品和“AI+林草防火”、“AI+長江禁漁”等豐富的具有鐵塔特色的AI行業應用案例,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鐵塔力量。

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發展創新,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支撐。中國鐵塔牢記國資央企的使命任務,聚焦主責主業,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成立11年來,中國鐵塔充分發揮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隊和5G新基建主力軍作用,全力支撐基礎電信運營商建設發展,“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獨建”,有效降低重復建設,大大加快高速移動寬帶網絡規模布局。截至目前,中國鐵塔累計承建基站建設項目超560萬個,高鐵地鐵公網覆蓋總里程超過6.6萬公里,高校、醫院、景區、交通樞紐、大型場館等重點場所室內信號覆蓋超過173億平方米,支撐各家基礎電信運營商可使用站址總量增長了1.5倍,高速移動寬帶網絡覆蓋100%行政村,實現5G全球領先。中國鐵塔自2014年成立以來,平均每年建設基站規模,較之前翻了一番,超過90萬個。新建鐵塔共享率從中國鐵塔成立初期的14.3%大幅提升至目前的85%,5G基站建設95%以上通過共享已有資源實現,這相當于少建新塔122萬座,節約土地6.8萬畝,節省行業投資超2100億元,節約運營費用1800億元。為經濟高效建設網絡強國,為AI等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鐵塔持續做深共享,大力推動“信號升格”,研發5G共享室分創新技術及產品,廣泛應用于樓宇類、高鐵、地鐵隧道覆蓋,實現地上、地下、車廂、站臺全域無縫暢享5G極速網絡。依托自主研發的運維監控系統,中國鐵塔構建數字孿生站點和智能運維能力,對遍布全國的210多萬基站、2500多萬設備,實現實時監控、精細管理、動態維護。通過集約高效運營維護,基站站址健壯性、安全性持續提升,主要網絡運行指標處于歷史最好水平。
中國鐵塔積極用好百萬機房資源,加快融入國家算力體系,著力布局邊緣算力網絡,推動算力泛在化、隨需化、普惠化,著力打造“毛細血管”式的分布式算力網絡,讓算力將來可以隨需、隨取、隨用。

為落實“AI+”專項行動部署,中國鐵塔聚焦人工智能前沿,2022年成立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瞄準高價值應用場景探索產業賦能,取得一系列成果,讓AI成為行業數智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在WAIC 2025上,中國鐵塔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研發的系列AI軟硬件產品。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中國鐵塔自研經緯大模型,這是一款基于2.7億張中高點位特色數據,打造的泛場景、泛任務化的空間治理行業大模型,包含視覺大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其中視覺大模型參數為180億,目標檢測平均精確率提升16%以上,平均召回率提升13%以上,較大程度減少了漏報;多模態大模型參數為2000億,具備目標檢測、零樣本開放檢測、圖文問答及推理功能,滿足實際業務部署需求。

經過中國鐵塔平臺創新中心的輕量化壓縮、工程化部署及試點驗證,經緯大模型提供輕量級、多模態、多目標、多任務、開發快、成本低的解決方案,解決了當前依賴大量單模態單任務的專用模型導致的開發與運營成本高的痛點。目前,經緯大模型已上線國土、水利、應急行業模型,支持70種目標檢測識別,在山東、廣東、內蒙古、陜西、北京、河北等地商用推廣,后續將陸續上線環保、交通、林草、農業等行業模型。
中國鐵塔AI智能體應用研發平臺構建了從智能體開發到場景應用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推動AI技術深度融入客戶生產全流程,精準解決業務痛點,賦能客戶實現業務的數智化轉型與創新發展。平臺支持私有化部署,已接入?Deepseek-R1-671B、Qwen3、Gemma 3等多款開源大模型及經緯空間感知大模型,助力客戶高效釋放知識價值、實現業務自動化和智能化創新。

基于AI智能體應用研發平臺開發的數字員工“塔娃”,展會期間與現場觀眾熱情互動。塔娃有桌面版、數字人版、移動端版三種形態,可幫助員工完成日常的生產運營和研發辦公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展現出中國鐵塔在大模型智能體、數字人、語音識別與合成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
AI硬件對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推動數字技術與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此次展出的AI算力硬件產品——AI+一體機,整合了高性能硬件與主流大模型,可滿足行業全場景部署需求;同時預裝了鐵塔自主研發的邊緣算力管理平臺和AI智能體應用研發平臺,不僅提供豐富的智能體資源,還支持快速部署、開箱即用。這種軟硬融合的模式,為行業用戶打造了一套完整的AI解決方案。

中國鐵塔能夠成功推出經緯大模型并完成輕量化改造,得益于其掌握的高質量數據集。依托遍布全國的鐵塔站址資源稟賦,中國鐵塔將23.7萬個“通信塔”升級為“數字塔”,持續采集信息,已構建起規模達4.7億條的高質量數據集,持續為AI技術創新發展與產業深度賦能筑牢了數據根基。
同時,通過“鐵塔+大數據+AI”的資源和能力匯聚,中國鐵塔搭建起了全國統一開放的鐵塔視聯平臺,提供算法超過200個,支持AI分析場景5100余種,聚焦視聯和能源業務的行業需求,為行業應用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智慧腦”。

在“AI+林草防火”方面,中國鐵塔利用衛星通信+邊緣計算+視頻壓縮算法+防火云臺的人工智能的技術組合,為天東林管局烏南分局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林草感知系統,新老設備整合、統一規劃、科學部署、合理應用,共同打造全要素感知網絡,歷史性解決了新疆廣袤后山帶的森林防火、野生動物監測難題。

在“AI+長江禁漁”方面,中國鐵塔漁政智保綜合利用高點視頻監控和雷達技術,結合 AI識別算法,為云南省打造長江禁捕解決方案——攝像頭日常在線率超90%,告警及時率約 100%,告警準確率超95%。建成以來違法垂釣、船只駛入等情況大幅下降。此外,中國鐵塔還展示了“AI+耕地保護”、“AI+水利管理”等重點行業的AI應用標桿案例。
鐵塔能源則在WAIC 2025展示了“AI+電池溯源”、“AI+智慧能源”等AI賦能應用解決方案。其中,能源管家平臺的六大核心能力沿著“監測→保障→安全→優化→增值→智能”逐層遞進,形成一條完整的能源數字化價值鏈,實現對能源全周期的管理的核心能力,且這套體系能夠快速復制到更多場景,共創綠色、高效、可持續的能源未來。

面向當前熱門的低空經濟應用,AI也能一展身手。中國鐵塔一是基于“塔、房、電、維、網”資源實現共建共享,推進無人機起降點等物理基礎設施建設;二是依托鐵塔AIoT能力平臺,接入各類終端的數據信息,打造全時域、全空域、全要素、全連接低空智聯網,為通用航空和無人機提供低空安全態勢感知服務。三是基于低空智聯網的接入數據,依托鐵塔視聯平臺打造低空飛行數字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構建低空空域數字孿生系統,打造低空軟件基礎設施。

在發展低空經濟方面,中國鐵塔具備站址資源、專業化維護能力、平臺和計算能力、數智化治理能力四大資源稟賦。AI能力的注入,更是實現了低空全域感知、數據智能分析等關鍵價值,讓無人機“飛得起、飛得遠、管得住”,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AI的時代正在掀起巨大的技術浪潮,變革經濟社會。WAIC 2025全景展現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發展現狀,描繪了光明的未來,中國鐵塔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強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大AI等前沿科技創新布局,加快AI應用行業落地,助推數字中國建設,更好地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