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養過牙膏嗎?
對,沒看錯,養牙膏。這三個字放一起,是不是有點沒準備。
養牙膏,是小紅書上眾多“養門”的一種,就是有人會定期給洗手池邊的牙膏“澆水”,每天發小紅書,記錄牙膏從扁疙瘩變成圓墩墩的牙膏寶寶。

這種“抽象”的興趣部落的興起,應該也是讓擁有3.5億注冊用戶的小紅書今天下定決心再一次升級自己的Slogan的原因。興趣正在成為社交媒體實現更高粘性的最大動力。

上一次把興趣作為主打底層邏輯的大平臺,是抖音,他們在2021年就提出了“興趣電商”的概念。兩個平臺加起來的用戶,超過了10億。
那興趣和破除AI焦慮有什么關系?
先來看看什么是興趣的定義: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關鍵詞:“選擇性態度”、“積極”。
再說AI焦慮。最近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AI論壇、峰會、沙龍,能感覺到全社會都處在一種“AI焦慮”中。AI創業企業看不到營收,傳統企業怕掉隊,中青年怕AI取代了自己的工作,家長老師都怕孩子們偷偷用AI做作業,可能唯一不焦慮的,恰恰是孩子們。你懂的。
AI似乎要改變一切,但大量的人又不知道會改變到什么程度,所以,焦慮就自然而然的來了。
可能,在小紅書上觀鳥的、”痛金”的、拼豆的、AI戀愛的那些朋友們,AI焦慮會好很多,他們可以慢悠悠的養著洗手池邊的牙膏,也可以拼團把88萬的IP黃金手辦瘋搶而空,就更不用說我們這些踢著45+養生球的人了。支撐人類好好生活的,都是興趣。
所以,所有被AI焦慮的人都沒必要焦慮,AI的終極使命一定是讓人類的興趣變得更多元、更豐富、更抽(shen)象(jing),所有2B、2C的AI創業目標都是讓人在某方面變得更有興趣、更有積極情緒,所有以此為目的的革命、改造、創新,都會成功的。
就以小紅書的兩位創始人毛文超和瞿芳為例,這兩個“高冷”的85后上大學一個學的是機械電子,一個是外語,但他們有共同的興趣:讓人們可以買到全世界的好東西,正是這個共同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成為了互聯網圈罕見的不是夫妻勝似夫妻的創業搭子。中間經歷再多的苦,也能因為興趣而不斷闖關。


所以,不管AI未來把這個世界改造成什么樣子,修煉好你的興趣,是抵御一切焦慮的良藥,可能沒有之一。
因為人窮其一生,追求的,都是能讓大腦產生幸福激素的something,興趣就是那個藥引子。
作者介紹
荀冠龍:資深媒體人,“去AI寫作堅定倡導者”,速途網絡董事兼首席運營官,北京幸福公益基金理事,一直在探索如何將積極心理學更好融入AI營銷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在探究面對AI世代,人該如何更好成長并和AI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