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星紅旗在國際賽場冉冉升起,運動健兒拼搏的身影點燃億萬國人的熱血,體育的本真魅力閃耀于純粹競技之中。
然而,近一段時間,“飯圈文化”的侵入卻讓部分體育賽場變了味——粉絲互撕、網絡暴力、惡意干擾比賽等亂象頻發,不僅玷污了體育精神,更對運動員身心健康和體育產業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危害。整治體育“飯圈化”亂象,已成為社會各界的核心共識,刻不容緩。
從線上到線下,“體育飯圈化”的毒瘤正侵蝕競技體育的肌體。一些極端粉絲以“愛”之名行“害”之實:圍堵運動員私生活、散布不實謠言干擾賽事安排,甚至在場內惡意喝倒彩、挑釁對手,將競技場異化為“粉黑大戰”的秀場。全紅嬋、陳夢等奧運冠軍的社交媒體評論區屢遭“控評”“互踩”,王楚欽等運動員因粉絲沖突被迫發聲呼吁理性;更有營銷號為流量煽風點火,捏造“教練偏心”“隊友排擠”等話題,扭曲體育公平公正的價值觀。這種畸形的“飯圈邏輯”,既綁架運動員的公共形象又破壞賽事秩序,更誤導青少年將“偶像崇拜”凌駕于體育精神之上。
面對這一亂象,國家以“零容忍”態度亮劍——中央網信辦連續多年開展“清朗·整治‘飯圈’亂象”專項行動;會同體育主管部門持續加大對網上體育“飯圈”問題治理力度,依法嚴懲拉踩引戰和攻擊謾罵等行為,清理違法違規信息160萬余條,處置賬號7.6萬個。微博、抖音等網絡平臺均發布公告,集中對涉體育“飯圈”違規信息進行了清理,并處置違規賬號。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期間,“還賽場一片清凈”成為網民共識,“文明觀賽”成為新風尚,印證了治理成效。
整治“體育飯圈化”,同樣需要全社會凝聚合力。一方面,青少年正成為“飯圈文化”的主要受害者。對此,學校、家庭應加強體教融合,將體育精神教育融入課程體系,通過《開學第一課》、冠軍進校園等活動,讓青少年真正理解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核。另一方面,海信、李寧等品牌曾因粉絲惡意舉報陷入輿論漩渦。相關企業當以社會責任為先,通過樹立正能量標桿贏得主流消費者認同,與相關機構協同發力,建立輿情應對機制,實現文化生態的良性重構。
體育強國,不僅體現在頒獎臺上“升國旗、奏國歌”的榮光,更體現在觀眾席間文明觀賽、尊重競技的理性光芒。當治理的清風滌盡“飯圈”浮塵,運動員們方能競逐賽場之巔,億萬觀眾才能盡享競技之美。讓我們共同守護體育凈土,讓運動健兒的汗水不被流量裹挾,讓體育精神的光芒永遠純粹而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