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3月31日消息(報道:李楠)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期間,速途網與多家媒體對長城汽車CTO吳會肖進行了采訪,圍繞智駕技術演進、智能化標簽塑造、女性工程師視角及全球化戰略等話題展開深度對話。

針對“是否與華為合作”的提問,吳會肖表示,長城汽車和華為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非常緊密的合作,只不過在智駕和座艙領域雙方還需要再深入探討。”她透露,雙方已在HiCar、海外花瓣地圖及動力領域展開合作,未來將繼續探索智艙智駕的協同空間。
“智駕”已經成為當下不得不提的話題之一,去年長城汽車也推出魏牌藍山智駕版,而近期行業內對于智駕梯隊的劃分也吵得不可開交。對此,吳會肖直言行業變化太快:“去年我還敢評誰是第一梯隊,但過去一年每家企業都飛速迭代。終局就是所有人都是第一梯隊,那時也就沒有這個概念了。”她進一步比喻:“智駕未來會像安全帶、ABS一樣成為標配,現在談梯隊只是技術演進階段的暫時標簽。”
作為少見的女性CTO,吳會肖分享了對智駕的獨特關注點:“第一次試智駕時,我強調‘還原世界’——用戶需直觀感知車輛路線與環境識別,才能建立信任。”她認為女性特質可能影響技術側重:“女性特質讓我更關注人的感受,比如座艙設計需適配不同座位需求,危險時主駕與后排的安全響應邏輯完全不同。”
談及復雜路況下的用戶體驗,吳會肖坦言技術挑戰:“中國停車場差異極大,有的擁堵緩慢,有的寬敞快速。要實現絲滑的車位到車位體驗,必須打通泊車與行車技術棧,依賴實時感知系統統一架構。”她以長城2月在重慶的實測為例:“從地下三層到鬧市狹窄停車場,全程無接管。這種能力驗證后,推進速度會更快。”
對于智能車的“無縫交互”愿景,吳會肖借人類大腦類比:“車輛需構建類似爬蟲體、邊緣體、理性體的三層架構——實時安全響應、環境自適應、個性化服務。當前系統仍較割裂,未來需經歷專有智能化到通才化的演進。”
面對“傳統車企聲量不足”的質疑,吳會肖指出:“新勢力擅長流量運營,但長城正加速適應新時代。”她以全民智駕趨勢為例:“先鋒用戶共創傳播推動主流消費者認知,今年哈弗梟龍Max將搭載高階智駕,下探至全民市場。”對于差異化體驗,她強調品類創新:“魏派藍山關注六座需求,Coffee OS 3定義座艙終極形態,未來按車型屬性定制智駕功能。”
關于L3落地計劃,吳會肖表示:“長城已構建冗余系統,正推進法規與商業環境適配。”在具身智能領域,她透露與宇樹的合作方向:“工廠非結構化場景與越野結合是重點。比如坦克用戶可用機器狗背裝備,車輛大電池為機器人補電。家用場景則需探索形態與成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