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AI應用進入“深水區”,大模型技術的競爭又將如何演進?是功能泛化的全能型突破,是垂直場景的精細化深耕,還是交互體驗的顛覆式創新?
今年伊始,DeepSeek-R1的爆火,全面加速了推理模型的發展。百度、騰訊等企業紛紛打出開放牌,宣布接入DeepSeek-R1,以強化自身產品的競爭力。
同時,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隨之浮現:在DeepSeek-R1提供強大通用推理能力的背景下,企業是否仍需堅持自研模型?
表面上,DeepSeek的開放為市場提供了更普惠的AI能力,降低了許多企業進入AI應用市場的門檻。然而,通用模型的強大并不意味著可以替代一切,相反,它的普及正在促使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技術護城河——如何構建更具差異化的AI能力,以滿足特定場景的深度需求。

大模型之家獲悉,近日百度旗下新搜索智能助手文小言,已向所有用戶全量開放文心最新兩款大模型4.5和X1,以及DeepSeek-R1滿血版,并支持多種模型自動調度。用戶可自行選擇使用特定模型或智能模式,獲得更快速的響應、更豐富精準的結果。
這揭示了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趨勢:在普適性能力普及之后,各家企業正在通過不同的技術路徑,探索AI模型的差異化方向。一方面,通用推理能力的競爭仍在繼續,另一方面,針對特定行業或特定任務的AI優化正成為新的競爭高地。
集齊最強模型,支持自動調度
據了解,文小言全量開放文心4.5和文心X1兩款最新大模型以及DeepSeek-R1滿血版后,最大亮點是支持多種模型自動調度。用戶既可以自行選擇使用特定模型進行回答,也可以直接開啟智能模式,由系統自行判斷并匹配適合的模型。

在實際測試中,給筆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相較于DeepSeek,文心4.5和文心X1兩款新模型展現出更強的多模態內容識別能力。

例如,用戶可以上傳圖片,并針對圖片的問題進行提問。可以看到文心X1能夠準確理解圖片中的所有信息,并根據用戶的提問給出推理過程,以及準確的回答。比如在圖片識別中,文心X1不僅可以識別出畫面主體的小龍蝦,同時還能針對用戶減肥的場景,提醒用戶小龍蝦是高熱量食物,給出“不建議多吃”的提示。

而對于日常的推理問題,例如給出裝修方案等場景,文心X1更是不在話下,能夠準確識別出“包豪斯風格”,并給出完成整的設計方案。

除此之外,基于推理模型的思維鏈能力,文心X1在執行文生圖任務時,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戶提示詞中的需求,從而生成更精準的圖片。

而文心4.5作為首個支持文本、圖像、音頻、視頻聯合建模的模型,不僅可以更為直接地給出答案,同時在多模態能力方面更加全面。

因此,相對其他同類產品,文小言既有最好用、最豐富的模型,可以自動調度,又有更綜合的服務能力,可以實現多模態輸入輸出、圖片創作、智能問答等。
其中,DeepSeek-R1憑借“思維鏈”能力,在數學證明和邏輯推導任務中,不僅輸出結論,還能詳盡呈現解題過程;文心4.5則通過聯合建模技術,實現文本、圖像、音頻、視頻信息的協同優化;而文心X1在開放性問題的處理上,展現出更強的理解、規劃、反思和進化能力,并具備自主運用工具的深度思考能力。
這種基于任務需求的“模型矩陣”策略,實質上代表了一種新的大模型應用范式——企業不再追求單一模型的極致能力,而是通過模型協同,實現更加精準和高效的AI體驗,這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易用性,也讓文小言在生態建設上,圍繞用戶體驗打出了一記漂亮的生態開放組合拳,為AI行業的競爭提供了全新的思考。
用戶價值第一 互聯網回歸開放
文小言此次的生態開放,并非無跡可循,而是百度生態系統的全面開放升級的一環。
今年以來,百度相繼宣布了一系列開放舉措:從宣布搜索引擎和智能體平臺與DeepSeek的深度整合、將DeepSeek-R1等模型接入千帆ModelBuilder平臺、再到宣布文心大模型系列開源、文心一言面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如今百度又在文小言App上實現了新模型的全量開放……

放眼全球AI競爭格局,大模型開放已然是大勢所趨:OpenAI、谷歌等國際AI巨頭同樣在加速開放進程。2月6日,OpenAI宣布ChatGPT Search全面向所有用戶開放,緊隨其后,谷歌也宣布Gemini 2.0的多個版本向所有人開放。國內外企業在這一方向上的共識,意味著未來AI競爭的核心不再只是“誰的模型能力更強”,而是“誰能構建更有價值的生態系統”。
這些變化表明,AI 正從單一產品競爭逐步走向全產業鏈的生態開放與合作,企業通過開放技術、共享資源,構建協同創新的共同體。
寫在最后
回望近年來AI發展軌跡,大模型的競爭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參數規模競賽,而是圍繞用戶需求展開。從文小言的布局來看,其“模型矩陣+自動調度+生態開放”策略,試圖構建一條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產品護城河。在這一過程中,用戶體驗成為核心驅動力,那些能夠降低AI使用門檻、提升任務處理效率的技術方案,正逐漸成為行業標準。
Gartner在《2024大模型成熟度曲線》中指出,復合式AI正成為企業的優先選擇,相比單一巨型模型,混合架構更適用于復雜、多變的應用場景,為行業提供了重要啟示:未來的競爭焦點不再是單一模型的能力,而是如何讓AI能力更高效、更便捷地觸達用戶。
在大模型之家看來,文小言的開放升級不僅僅是產品功能的迭代,更是大模型生態建設的一次戰略調整。在大模型進入“工具化深水區”后,行業的競爭邏輯正逐步從“技術突破”向“用戶價值”轉變,而這一趨勢,或許將成為未來AI演進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