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大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今年各大電商平臺不再盲目追求“全網最低價”,而是力求在低價的前提下,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綜合體驗。消費者的心理也更加成熟,購物時機、方式和“避坑”技巧更為老到,選擇購物平臺時考慮的因素更為全面。
超四成人認為京東價格更具競爭力 質價比為京東贏得84%的消費者
今天的消費者,正在以實際行動顛覆“買的沒有賣的精”的商業定律,他們紛紛表示“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最好能用我的精明給商家上一課”。調研結果顯示,超五成消費者在確定心儀產品后會到各平臺比價,選擇更便宜的渠道購買。48%的消費者會提前加購所需商品,計算怎么湊單、用券最劃算。綜合第一周下單情況,43%的消費者認為京東優惠后的價格更便宜。

我們也看到,消費者追求低價的心態正在發生改變,他們在關注產品價格力的同時,也更看重質價比。在調研中,有51%的消費者關注給力的價格和促銷力度,48%看重產品的正品保證。對極致“質價比”就是在性價比的基礎上,更注重商品和服務品質的提升,并且綜合品牌、物流和服務等多方面因素確保體驗最佳的定義,最多人表示認可,占比30%。
調研顯示,超七成消費者認為京東是能夠將價格、產品(品質、品牌等)和服務(物流、售后等)做到最優最均衡的平臺,在綜合質價比方面更具有競爭力。因此,有84%的消費者表示今年雙十一會選擇京東消費,京東成為首選的購物平臺。

雙十一最強消費“新”聲:避坑“買得便宜用得貴”、促銷“簡約化”、強調質價比
面對“史上最長”雙十一,大部分消費者表示,一年兩次大促已經成為購物的慣性動作,買還是要買的,只是有話要說:簡單清楚做大促、誠意福利給足成為最強呼聲。
在近4000名消費者調研中,59%的人直言“雙十一我有誠意買,請你誠意賣,不要只是廣告口號打嘴炮。”51%的消費者表示“時間長短不重要,誠意滿滿最重要”,他們希望看到誠意滿滿的產品、價格和服務。還有45%消費者強烈呼吁“請行業回歸初心,簡單清楚做大促!”此外,也有消費者稱,“雙十一當然要充滿passion, 能薅的羊毛一根都不放過”“less is more,減少促銷規則才會得到更多消費者”。

相比往年對極致性價比的追求,這屆雙十一消費者在表現出理性、精明又節儉的同時,也更追求體面、精致和品質。調研顯示,超五成消費者持有精致“摳”的消費理念,追求優雅省錢、體面節儉。51%的消費者坦言,“保持中產最后的倔強,就是可以少花但是品質不能下滑。”48%的消費者則追求“要更聰明更認真的消費,謹慎種草,認真做消費管理?!?/p>
面對雙十一可能踩的“坑”,超五成消費者最希望避開“買得便宜用得貴”這個“坑”,因為看似花了小錢,實則浪費時間耽誤使用,最終影響心情。47%的消費者表示對那些規則復雜看不懂,沒法一次性買到最低價的商家會“應避盡避”,敬而遠之。相應地,給力的優惠和補貼力度、清晰明確的購物優惠規則成為消費者最希望看到的大促玩法。

年輕人“按梗消費” 雙十一成消費熱點放大器
每年雙十一都會有很多熱梗流行起來,今年雙十一我們看到,體面節儉、消費祛魅、“月考”課代表、毛坯錢包精裝購物車、沒錢硬花等新梗頻出。當然也有消費者對自己展開了花式調侃,有人認為自己是“購物精”,歷經“九九八十一買”之后修煉成“精”,清楚知道如何讓每一分錢都能發揮到最大的價值;也有人表示“當了一年的牛馬,終于在雙11當上了總‘精’‘理’”,既能將錢花的物超所值,又能保持理性與野性的消費平衡。
同時,雙十一也是消費熱點放大器,減法生活、保暖服飾“隱形”革命、超市盲盒、超市里的情緒搭子、面子工程不止于臉等熱點融入到了消費者的購物清單中。調研結果顯示,有六成消費者正在踐行“減法生活”,他們希望吃就要吃零添加的純凈滋味,社交要讓真心交流回歸純粹,家居生活則及時“斷舍離”。也有六成消費者關注到了保暖服飾“隱形”革命這個消費熱點,保暖“隱身術”讓產品品變得又薄、又隱形、還超級保暖,滿足了愛美人士既要溫度又要風度的雙重訴求。
57%的消費者熱衷去超市找情緒“搭子”,呆萌的毛絨玩具、解壓的指間陀螺,還有創意綠植,都成了提供情緒價值的利器。超市里的日用品也正變得省時省心省錢省力還有趣,各種生鮮盲盒、個護組套、食品全家桶等寶箱,讓日常購物變成一場神秘的探險之旅,這種新興的消費方式也得到了55%消費者的關注。也有52%消費者表示,“面子工程”從來不止于臉,他們在頭發護理、口腔護理、身體護理上的消費投入更多了。
此外,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41%的人關注到了“老少搭子”這一消費熱點。越來越多老年人開始追求與年輕人相同的潮流時尚生活方式,夕陽團里的旅游搭檔、購物車里的潮流硬件、健身房里揮汗如雨,他們以全新的生活態度和強大消費能力革新了銀發族的固有形象。
通過本次調研不難看出,今年雙十一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消費者的理性與成熟度有了大幅提升,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消費,不盲目追求低價,結合商家的促銷節點規劃自己的消費節奏,小心“避坑”的同時也會制定完備的攻略去“薅更多的羊毛”。
過去幾年,國內電商行業經歷了高強度內卷競爭,各平臺鉚足力氣比拼“全網最低價”,卻忽視了對商品質量和服務體驗的關注,惡性內卷、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屢有發生。我們希望通過消費者、平臺、商家的共同努力,讓雙十一回歸到正常軌道,讓用戶真正感受到“又便宜又好”的購物體驗;讓品牌商家賣的火爆、有增長、掙到錢;讓電商平臺能夠持續發展,為各方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