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傳奇數學家張益唐在知乎上發表文章與年輕人交流,首次講述了此前從未公開過的諸多往事:小時候讀過的介紹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的故事,科學家的堅持精神讓其深受鼓舞;大學時代,導師潘承彪講授素數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其對挑戰高難度課題產生了興趣。張益唐稱,自己曾經“年少氣盛”,現在“意氣依然如是”,特別是對“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的研究,未曾停下腳步。

2022年數學家張益唐發表了《離散均值估計和朗道-西格爾零點》論文,這被認為是數學界近50年來最驚人的成就,雖然沒有完全解決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但這篇論文作為重要學術成果,極大地推進了這一領域的研究。
在這篇回答中,張益唐向外界回應了其研究的最新進展,稱“很多朋友關心現在的進展,中間的確遇到過一些技術性障礙,但本質上我知道我能夠把它做出來,我會堅持把這個問題徹底完成”。 這一消息足夠令整個數學業界感到興奮,這或許意味著,隨著一代代科研人不停地努力,“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這一經典數學問題終將被得到驗證。
這段內容來自2024年知乎“科學家問答”活動的一問一答。知乎答主、中國科協研究員、中國科大副教授李旭提出了“如何找到愿意為之奮斗一生的研究事業?”這一問題,張益唐選擇了回答該問題。張益唐稱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并講述自己的故事給青年朋友們作為參考,“我選擇了數學,并且把它當成了我的終身事業,我想這里有兩個關鍵原因,一個是興趣,一個是堅持”。
講述個人對數學的興趣時,張益唐稱除去自己從小迷戀數學之外,也來自接受到的教育。
1982年至1985年間,張益唐于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正是師從著名數學家潘承彪。張益唐在文章中回憶了首次見到這位導師就被教授素數問題的情形,“潘老師說,你們看這數論里這些問題都是做不出來的,但他講了以后,確實會讓人覺得非常有興趣:為什么看起來那么簡單的問題,大家會做不出來?”。
自此,張益唐便對數論問題產生了濃厚興趣,也不畏于研究大而難的課題,這為其后續連續攻克孿生素數猜想和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埋下了伏筆。
張益唐對導師潘承彪有著深厚的情感。2022年,張益唐做客知乎與答主進行在線交流時,也講述了與導師的一則趣事,就在《離散均值估計和朗道-西格爾零點》論文發表后做客北大時,導師潘承彪評價,“今天聽了益唐講的想法很清楚,這是一個重要的篩法新思想,有很大發展潛力,可實現起來很難”,聽到導師的評價后,張益唐當即回復:“聽了潘老師的肯定,比聽一萬個人的贊揚更有價值?!?/p>
從1978年進入大學求學再到1992年博士畢業,2013年完成了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再到2022年取得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的重要進展,張益唐一直在研究數學中的經典難題。回答中,他講述了自己博士畢業后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的細節故事,稱“這反而使我有足夠的時間去堅持數學的研究”,其還感恩于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對自己的激勵。
“如何找到愿意為之奮斗一生的研究事業”,是2024年知乎“以科學為方法”科學家問答特別策劃之下的一個問題,這項活動旨在讓科學、科技領域領軍人物與知友們進行深度交流,共同追問那些“攪動當下,影響未來”的議題。在回答的最后,張益唐激勵年輕人膽子更大一些,要勇于挑戰難度更高的課題,“所謂創新,不就是做別人沒做過的東西嗎”。
2022年,在發表《離散均值估計和朗道-西格爾零點》論文后,張益唐便來到知乎與用戶們交流,他用了一句“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來講述自己的心境,知友們回復他稱“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在這篇回答中,他稱真心希望這些聰明的年輕人真正能做出好的成果來證明你們的價值,“希望你們‘詩賦動江關’,‘健筆意縱橫’,而不必等到暮年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