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8月,暑期旅游市場落下帷幕,國內旅游消費展現較強韌性,帶動酒旅公司業績向好。從酒旅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華住集團、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7家酒店集團披露的上半年財報看,合計營收同比增長13.3%,復蘇勢頭顯著。
酒旅行業向好帶動OTA平臺營收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傭金率方面,國內OTA平臺明顯更低,約為Booking、Expedia等國際OTA平臺的三分之一,這將在未來進一步助力國內酒旅行業持續向好。
酒店競爭加劇 但長期趨勢向好
截至目前,華住集團、錦江酒店、首旅酒店、亞朵集團、金陵飯店、君亭酒店、華天酒店等7家主要上市酒店集團均已披露2024年上半年公司業績。數據顯示,上述7家公司上半年合計營收達到268.57億元,同比增長13.3%;合計歸母凈利潤44.74億元,同比增長43.08%。
其中,華住集團上半年營收最高,達到114.3億元,同比增長14.15%;亞朵集團上半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最高,營收同比增長74.93%,凈利潤同比增長118.33%。酒旅行業向好也帶動OTA平臺營收增長,且OTA平臺二季度酒店住宿業務基本與上市酒店集團保持同頻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酒店上市公司表示,受2023年同期高基數,及供應鏈恢復供大于求的影響,今年二季度,酒店行業競爭更加激烈,RevPAR、ADR等經營指標多有不同程度下降。這一狀況甚至影響到外資酒店品牌,萬豪、凱悅、洲際等第二季度中國區酒店的RevPAR均同比下降。
不過,這并不影響酒旅行業長期向好趨勢。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愛默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上半年,我們在中國區的業績出現了一些波動,部分原因是2023年上半年的高基數。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市場環境里,這樣的起伏很正常。中國市場的基本面依舊非常強勁,其擁有世界最大的旅行人口基數、多元的旅游形式以及全面的政府利好政策支持,我們持續看好長遠發展。”
國內OTA平臺傭金率更低
酒旅行業持續向好的過程中,酒店集團與OTA平臺的關系受到關注。一方面,OTA平臺是酒店流量入口、營銷中心和服務橋梁,幫助酒店實現引流、拉新、轉化;另一方面,OTA平臺投入了營銷資源、客服資源等高額成本,從酒店成交的訂單中收取傭金,就涉及與酒店集團的利益分配問題。
尤其是,當下短視頻等流量型平臺的興起,給酒店集團提供了新的渠道,酒店集團與OTA平臺的利益分配又面臨新的變數。
那么,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國內OTA平臺傭金率到底高不高?這可從與國外平臺的對比中看出端倪。鑒于傭金是OTA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整體傭金率可簡單用平臺收入除以平臺交易額來計算。
從2023年全年情況看,Expedia集團收入為128.4億美元,交易額為1040.8億美元,整體傭金率約12.3%;Booking集團收入213.6億美元,交易額1506.3億美元,整體傭金率約14.2%。攜程2023年收入為62.7億美元,交易額1600億美元,整體傭金率約為3.9%,同程2023年收入為119億人民幣,交易額2415億人民幣,整體傭金率約4.9%。整體看,國內OTA平臺整體傭金率約為國際平臺的三分之一多一些,甚至不足三分之一。
今年二季度,Expedia集團收入36億美元,交易額288 億美元,整體傭金率12.5%;Booking收入58.6億美元,交易額414 億美元,整體傭金率14.2%。基本與2023年全年傭金率持平。國內OTA部分,同程二季度收入42.5億,交易額623億元,整體傭金率6.8%,仍不足國際平臺的一半左右。攜程未披露二季度交易額,但整體傭金率應該與2023年基本一致。
相比之下,國際巨頭整體傭金率普遍為攜程的3倍及以上,同程的2倍及以上。而且,從國內互聯網行業整體看,酒旅的傭金率也低于外賣、網約車等行業。對于國內酒店集團來說,更低的傭金率,無疑更有利于投入資金到產品與服務,轉化為酒店自身競爭力。
那么,與流量型平臺相比,OTA平臺的傭金貴不貴?據業內人士透露,從絕對值看,OTA平臺確實比流量型平臺收取的傭金率高一些,但如果細究其中服務差異和成本差異,兩者其實差不多,大多數酒店集團更愿意與OTA平臺合作。
流量型平臺以廣告營銷為主,只涉及酒店交易的最初環節——廣告,導致整體轉化效率較低。而OTA平臺通常建設規模龐大的客服團隊,涉及酒店交易的全部鏈路,既包括前期的主題營銷活動、用戶補貼活動,也包括提高轉化效率的用戶溝通環節,整體轉化效率更高。
一位酒店業內人士強調,撇開生意好壞談傭金高低,沒有實質意義。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酒店更愿意為好生意多花錢,從長期來看OTA平臺更劃算。
也有業內人士強調,酒店行業供大于求的狀況會持續一段時間,企業更應該基于用戶需求提升產品的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只有練好內功,才不擔心過度依賴某一方,與OTA平臺或流量型平臺形成更好地合作關系,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