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之家訊 5月29日,商湯科技舉辦了“商量粵語版發布會暨商湯科技十周年志慶啟動禮”,會上發布了面向粵語用戶定制的粵語大模型系列產品(包括網頁版及App版),同時宣布多個大模型產品的更新迭代,并與德勤中國、隸屬吉利科技集團創新業務板塊的長興吉數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香港電訊等多個合作伙伴簽署合作備忘錄。
發布會上,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博士表示:“商湯科技十年前于香港成立,在這個地方推出商量粵語版,對我們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憑借日日新大模型5.0系列的創新產品及其巨大潛力,我們致力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發展。隨著人工智能2.0時代的到來,我們將繼續利用商湯 AI 大裝置SenseCore及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的強大能力,通過當地語系化解決方案積極促進社會的變革。”
在今年4月舉行的“商湯技術交流日”中,商湯科技發布了行業首個“云、端、邊”全棧大模型產品矩陣,以及升級的“日日新SenseNova 5.0”大模型體系,該大模型體系在權威主流評測取得突破性成績:在中文大模型測評基準SuperCLUE中,成為首個超越GPT-4 Turbo的國產大模型;在OpenCompass的基準表現中,主觀評測超過GPT-4 Turbo,客觀評測已超過GPT-4o。“日日新5.0”發布后的短短一個多月后,商湯即推出日日新粵語大模型,包括“商量語言大模型粵語版”(以下簡稱“商量粵語版”)及“商量多模態大模型粵語版”。

面向大灣區,商量粵語版“猴賽雷”
許多大語言模型在訓練時,都面臨著在特定語種領域數據不足,或對當地文化缺乏理解的挑戰。粵語作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廣西、海南等地區的主要方言,其語義的多樣性,語法結構的復雜性,再加上本地文化背景的特殊性,為語言大模型訓練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基于“日日新大模型5.0 ”的核心優勢, “商量大語言模型”強大的通用能力、出色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商湯推出既精通粵語、又具備廣泛智能應用能力的商量粵語版網頁版及App版,為用戶提供信息豐富的高質量粵語回答。除了文字交互,商量粵語版App也能為用戶提供語音交互功能。

商湯科技此次發布的“商量粵語版”對粵語及粵文化理解深入,為大灣區等粵語地區用戶提供更優質且更貼合使用習慣的語言模型。

“商量粵語版”的多模態能力,對具備粵語地區文化特色的圖片展現了精準的理解,并做出精準推理。

商量多模態文檔解析能力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商量多模態大模型粵語版」整合了多模態數據和超長文理解、思考、生成的能力,可支持上傳50個文檔,并可短時間內對財報數據、復雜圖表等予以對比分析、輸出結果。



同時,順應大模型本土化落地趨勢,商湯大模型原生產品“小浣熊家族”也進一步增強粵語支持,在軟件研發、數據分析等多個辦公場景,支持粵語交互,實現香港地區辦公場景進一步提效。同時在功能層面,辦公小浣熊基于日日新·商量大模型能力迭代,發布pdf、ppt、word、sql等文檔數據分析能力,支持更復雜的多源異構數據分析。
商湯十周年,日日新大模型再擴生態版圖
本次發布會上,商湯 “日日新”持續升級再擴生態版圖:
今年4月份首次在“商湯技術交流日”亮相的“商湯企業級大模型一體機”,也正式向香港市場推出,包括“金融一體機”及“代碼一體機”,可同時支持企業級千億模型加速和知識檢索硬件加速,實現本地化部署,即買即用,降低企業應用大模型的門檻。
同時,商湯日日新·商量-擬人大模型(SenseChat-Character)全面升級,正式推出高級版本(SenseChat-Character-Pro),支持中/英文對話和32K上下文長度,在面向中文角色扮演對話代理(RPCAs)領域的CharacterEval測評中超越GPT-4位列第一、達到SOTA,核心維度全面領先。
此外,商湯端側大模型帶來端側模型矩陣方案,正式推出3個專項場景——文案生成、知識問答、文本總結與摘要下的特化模型,專項模型在對應場景下性能更優,針對客戶復雜業務場景選擇或定制不同專項模型。
商湯科技致力推動人工智能在大灣區的落地應用,持續助力大灣區企業智能化發展。 未來,商湯希望攜手生態合作伙伴,通過AI基礎設施和模型能力,加速AI與本地行業的深度結合,賦能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發展,推動更多應用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