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紅的Kimi讓大模型再度成為AIGC產業矚目的焦點。
國信證券的調研顯示,從2023年10月到2024年3月,Kimi的DAU從10萬攀升到了300多萬,翻了30倍。自春節起大規模投放廣告后,SimilarWeb數據顯示,Kimi的訪問量在2月增長了107.6%,僅次于百度的文心一言和阿里的通義千問。3月21日,由于無法承接過多流量,Kimi的App和小程序一度宕機。
Kimi的火爆更是一度讓股市為之震動,不少被視為Kimi概念股的公司接連上漲,AIGC軟件A股上市公司萬興科技(300624.SZ),中廣天擇(603721.SH)、掌閱科技(603533.SH)等公司股價在Kimi爆紅期間不同程度上漲。

爆紅的Kimi驗證了AIGC技術的市場需求。平安證券研報指出,Kimi的火熱,是國內在大模型基礎技術研究方面的突破的一個縮影。無損長文本模型的出現,也解決了很多大模型在應用中的痛點,打開了AI大模型的應用空間。研報也進一步指出,AIGC最終的落地,還是要找到合適的場景。
事實上,業界普遍認為,Kimi落地的難點在于商業模式。據了解,Kimi的獲客成本持續高企,算上廣告投放和算力成本,Kimi每個用戶的獲客成本達12-13元,每日的獲客成本高達20萬元。
Kimi獲客難的一大原因在于,月之暗面作為單純的大模型技術廠商,自身缺少成熟的技術落地場景。目前,月之暗面在蘋果iOS應用、Android應用、小程序、網頁Web等多端平臺上線了Kimi智能助手,并花費大量資金投放抖音廣告、電梯廣告等進行推廣引流。
與之相比,自身具備明確應用場景的大模型廠商,在商業化方面展現出顯著的優勢。目前,萬興科技、美圖公司等部分以應用為主導的公司,正在借力大模型實現旗下產品應用的AI化升級。
作為國內AIGC行業龍頭,萬興科技近年來深化布局了包括大模型、數字人等在內的AI技術。萬興科技打造的國內首個音視頻多媒體大模型萬興“天幕”日前已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許可,即將對外開放商用,并將全面集成到萬興科技矩陣產品中落地應用。此前,萬興“天幕”相關能力已在Wondershare Filmora、Wondershare Virbo等海外產品上規模化商用,并推動Wondershare Filmora、Wondershare Virbo等使用AI功能的用戶數等多倍速增長,賦能效果顯著。

此外,萬興科技已推出萬興愛畫、萬興播爆、萬興智演、Wondershare Kwicut、Wondershare VirtuLook等AIGC創意新品;旗下萬興喵影、Wondershare PDFelement、萬興PDF、億圖圖示、億圖腦圖、墨刀等產品均已集成AIGC能力,并持續優化上新。
公開信息顯示,萬興科技是中國數字創意軟件領域產品覆蓋面廣、營收體量大、全球化程度高的A股上市公司,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用戶超15億,月活近1億,被視為“中國版Adobe”。
此外,美圖公司旗下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奇想智能)近期也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并應用于美圖旗下產品,并通過API、SDK、SaaS、模型訓練等形式全面開放模型能力。
據了解,美圖以視覺大模型構建影響與設計產品生態,在應用層打造了美顏相機、美圖云秀等AI圖片應用,Wink、開拍等AI視頻應用,美圖設計室、WHEE等AI設計應用,并由美圖秀秀實現AI影像聚合服務。美圖2023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全年實現總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29.3%。據悉,美圖總收入與凈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AI推動主營業務收入增長。
大模型技術與應用的結合正在開啟一個全新的商業時代,即便爆火如Kimi,也需要不斷創新和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特點和行業需求的大模型應用路徑,進而在AIGC行業浪潮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