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科氣”,合肥人引以為傲的口頭禪,說的是合肥無處不在的科創氣息。的確,科技創新是如今合肥的標識、動能和潛力。
2022年以來,合肥凈增國家高企約1800戶,平均每天誕生5戶。同時,今年合肥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200余家,同比增長近七成。新增科創板上市及過會企業6家,累計上市16家,居全國城市第6位。當前,合肥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12個,成為全國大科學裝置最為密集的城市之一,20平方公里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也正在加快建設。這表明合肥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第一動力”展現蓬勃生機。

合肥因科技而興,因創新而進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合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在安徽省境內遠遠比不過安慶、蕪湖等城市。但最近70年以來,合肥一步步爬升,超越省內其他城市,甚至排在全國科技強市前列,僅次于北京。
回顧合肥城市發展歷程,可以發現,1970年,當合肥市決定接納中科大南遷的時候,該城市就用極具戰略的眼光在市區內布局了科技創新產業。截止目前,合肥已經擁有了11個國家級的大科學裝置,它們每一個都是國之重器,在祖國的科學發展歷程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再向后看,世界第一臺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等重大科技成果接連問世;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光伏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技術全球持續領先的語音智能企業科大訊飛、出貨量全球前列的可穿戴設備企業華米科技等科技企業齊聚在合肥高新區。合肥作為中國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之一,高新區一批“科里科氣”產業園,科創取得發展的同時,也構建起合肥優美的天際線,為地方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了強勁驅動力和支撐力。
與此同時,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合肥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從“工業立市”向“工業強市”跨越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合肥作為首批13個試點城市之一,被允許開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迎來了更大的創新舞臺,勇闖多個“第一”:全國第一個實現電動轎車大批量外銷的城市,開通全球第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純電動客車單車運行里程居全國第一位……新能源汽車在合肥產業發展版圖中日漸清晰,且在持續發力中。目前,合肥擁有大眾(安徽)、蔚來、比亞迪等一批整車企業,集聚產業鏈企業500余家,從業人員約10萬人。合肥正在加速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產業聚集地之一。
合肥市“科創產業”建設為什么如此亮眼?
①政策支持和戰略規劃
合肥貫徹落實習國家重要指示精神,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積極性,頒布《合肥市科技創新條例》,立法保障加快科技創新;成立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組建市科創集團、人才集團,構建全市“一盤棋”推進創新發展的“大科技”工作格局;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用高額補貼激勵和支持企業與科研人員研發突破等。
②科研資源和人才匯聚
合肥作為我國重要的科教城市之一,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聚集了眾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機構。譬如科大訊飛、京東方、聯發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等。靠著“科里科氣”的城市特質,合肥吸引了大批優秀科學家、高端科研人才和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優秀人才,在此基礎上又催生了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產業創新。
③市場潛力和產業鏈發展
合肥擁有豐富的水、農業、礦產等自然資源,其中肥東縣磷礦儲量居安徽省第二位,并且擁有優越的交通網絡,建成的高鐵里程和密度均居長三角主要城市第一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在合肥蓬勃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合肥還積極引進外資,吸引了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和動力。
宜信財富了解到,合肥憑借著豐厚的科創資源,深挖大院大所大學‘富礦’,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加速。目前,合肥不斷加快企業培育,強化技術成果轉化,超前布局高精尖未來產業。此外,合肥以打造數據能力為核心,搭建了國內首個數字化城市中臺,形成高效的數據整合能力,數據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數據賦能便民惠民,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全面提速。合肥市從小縣城發展到如今的全國科創之都、全國萬億GDP城市,并持續在全國城市的經濟版圖上爭先進位,其在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實際應用不容忽視。
信息革命時代,技術瞬息萬變,合肥經驗給我們的啟示良多。
從合肥的科技發展歷史來看,具備前瞻性,跳出傳統看未來,抓住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精準選擇、蓄勢待發,是推動產業從“0”到“1”的根基;同時,放大格局敏銳感知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找準賽道,主動圍繞國家戰略和新興科創產業重點布局方向是前進的必然要求;此外,注重增強內生動力,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模式、新算法,集中精力主攻核心產業鏈核心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環節,是實現全鏈條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推進的重要活水。
合肥因科技創新而趕超,給同樣奔跑在科技創新路上的城市諸多啟迪:走穩走好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之路,有助于加快塑強城市產業新生態。
上文根據大皖新聞、鳳凰網安徽、安青網、人民網、百家號、天都新聞、搜狐報道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