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訊 科學已經成為世界前行的路標,讓大家看清趨勢,洞見未來。各個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們如何在茫茫宇宙前行,將人類世界的各種“不可能”變成“可能”?
近日,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青騰教務長楊國安撰寫的《問道前沿:科技如何構筑我們的未來》新書發布,用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揭秘上述問題。
楊國安曾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飛利浦教席教授并獲得終身教學榮譽“中歐名師獎”。他長期專注和擅長研究科技創新時代的管理模式進化、實體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國企業全球化。近兩年來,他將目光聚焦于前沿科技領域,深挖科技的前景與可能性。

楊國安教授在《問道前沿:科技如何構筑我們的未來》一書中訪談了15名科學家。
《問道前沿:科技如何構筑我們的未來》一書聚焦生命科學、能源環境、數智科技三大議題,雖然寫的是基礎科研的前沿探索,卻都與我們生活的未來息息相關。書中以科學家的視角進行講述,通過記錄15名優秀青年科學家的故事,讓讀者在探尋未來的同時,也看到科學思考和行動的軌跡。
比如,在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們對細胞、蛋白、基因等微小生物單元進行深入研究。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劉穎,長期關注細胞對能量和營養物質信息的感應機制,揭示了它們對衰老和癌癥等生理病理過程的影響。
在能源環境領域,科學家們聚焦“如何通過清潔能源的使用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以及解決清潔能源在儲存、運輸、使用過程中面臨的系列問題。來自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馬丁教授,正深耕于氫氣領域,致力于解決氫氣的儲運問題。
數智科技領域的科學家們,正利用人工智能、自旋芯片、類腦計算、量子信息科學等前沿技術改造著世界。比如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山世光專注于計算機視覺的研究,他從傳統的人臉識別發展到了“讀心術”,比如通過讓攝像頭捕捉孩子的眼神、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然后由AI基于這些信息篩查兒童孤獨癥和兒童罕見病。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為此書做序。他講到,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在于我們能否真正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否涌現出更多優秀青年科學家。自己在推薦此書的同時,期待更多的社會力量關心科學事業,以科技之力鑄造強國之基。
在9月24日舉行的2023青年科學家502論壇上,楊國安教授分享了自己跨界訪談的初心:這主要源于好奇,“我不是理工科出身的,但我對于科技改變世界這個信念堅定不移,對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科技會帶我們去向哪里,我想知道答案。”
“騰訊多年來資助的‘科學探索獎’獲獎者中,有一批頂尖的中國青年科學家,我何不跟他們交流?”于是,楊國安教授用時一年多,與科學家們進行了深度探討。

9月24日舉行的2023青年科學家502論壇上,楊國安教授和科學家們分享了自己跨界訪談的初心。
本書記錄的這些科學家,都是“科學探索獎”的獲獎人。“科學探索獎”于2018年設立,是一項由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出資、科學家主導的公益獎項,是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項目之一。為鼓勵科學家們心無旁騖地探索科技“無人區”,“科學探索獎”每位獲獎者將連續5年、獲得總計300萬元資金。五年來,“科學探索獎”評選了248位獲獎人。
對一個國家而言,基礎科學的投入和發展,影響其未來中長期的競爭力。楊國安表示,“龍頭企業是需要有使命感去支持基礎科研的。除了自身要加大科研投入,企業也可以利用資金靈活等優勢,做一些基礎科研的創新資助。今年是科學探索獎五周年,五年來,騰訊探索了一套社會力量資助基礎研究的創新機制,希望成為國家的有益補充。”

9月24日,楊國安教授在2023青年科學家502論壇。
他也希望大家通過這本書,看到科學家們對真理的探尋——怎樣深一腳淺一腳地推進,在這些問題的深處,可以窺見國家命運的影響因子和人類奧秘的自我求索。
《問道前沿:科技如何構筑我們的未來》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為該書作序。奇績創壇創始人兼CEO陸奇推薦。(梔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