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紫光集團完成重整即將滿一年,一年間,新紫光在集團層面鮮有發聲,大眾對其的關注更多圍繞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等明星公司;而在聚光燈背后,“行事低調,積極布局”則成為行業人士對這家千億巨頭的新印象。
鏡頭前后,我們希望得知新紫光如何在變化時代下重塑自身。對此,我們訪問交流數十位行業人士,對新紫光一周年展開調查,并在這里以“脫困”、“信任”與“執行”為關鍵詞,為你描述新紫光的一周年變革。
脫困:600億真金白銀,解決流動性問題
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團完成100%股權交割,智路建廣聯合體正式成為新紫光唯一股東。按照重整計劃,智路建廣為新紫光帶來600億股權出資;同時,原紫光與長江存儲相關的債務及資產由湖北科投全面承接,長江存儲剝離紫光體系。
注資償債,剝離長存,負債的持續降低開啟了新紫光脫困的第一步。一位曾參與紫光重整的人士表示,智路建廣聯合體帶來注入的近600億股權出資款已全部用于債務歸還,大幅降低新紫光負債率。
一位接近新紫光的人士表示,過去一年新紫光已陸續償還大部分債務,剩余債務規模約500億,流動性問題現已基本化解;同時,智路建廣也在繼續幫助新紫光引入戰略投資者,積極募資,推動紫光及下屬產業公司長期健康發展。目前,紫光集團財務脫困已基本完成。
信任:對債權人、投資者與員工的承諾
5月26日晚,紫光股份披露重大資產購買預案和定增預案,公司擬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資120億元用于收購新華三剩余股權。公告發布后紫光股份股價單日漲幅3.71%。
有分析師認為,作為紫光重整后的首個大型公開募資,股價上漲不僅表明了市場對本次收購的積極態度,也標志著時隔一年,新紫光融資環境取得突破性進展。
“最近半年,不少債權人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大家的態度是穩步收回債務。”一位曾負責與紫光進行債務溝通的外部人士表示“但在穩定的債務償還以及國內數字信息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新紫光的價值與信任也在被更多人認可,作為債權人我們也希望扶馬之后再送一程,逐步參與到新紫光的發展中。”
對于部分頭部金融機構而言,更快的行動已經發生。據公開資料顯示,交通銀行總行與中信銀行總行已分別于11月和6月與新紫光起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兩家銀行將在投資、授信、結算等領域為新紫光提供全面支持,而新紫光也將在金融數字化等領域與兩家金融機構進行合作。
相對從債權人到投資者的態度轉變,員工及高層管理團隊對新紫光體系的認可似乎發生的更早。重整完成之后,新紫光便提出了“培養人才、穩定人才、分享收益”的人才政策,并將“打造一個更高層次、更廣闊的職業生涯發展平臺”樹立為新紫光人才發展的首要目標。多方調查顯示,紫光在重組完成之后沒有進行大規模裁員或者降薪,各項年終獎和企業福利也都正常發放,穩定的工作環境打消員工們在重整之前的顧慮。
而在管理團隊構成上,新紫光更關注多元化管理團隊的打造。在集團層面對產業公司輸出管理支持的同時,也持續提拔產業公司的高管加入集團,強化集團對業務、技術及產業趨勢的把握。目前,已有多位產業公司高管在集團公司擔任關鍵職務。
“集團在三月底召開了內部大會,對旗下公司的突出團隊進行激勵并為各產業公司設定新的年度目標;另外在公司層面,紫光國微也在4月開始陸續回購股份用于未來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這在過去是沒有發生過的,所以大家對公司和新紫光的未來都比較期待。”一位在紫光國微任職的員工在調查期間向記者表示。
執行:用組織、經驗與技術重塑“一個新紫光”
對任何一家經歷過重組風暴的企業而言,健康的資產負債表與值得信賴的員工與合作伙伴關系無疑能幫助企業旗開得勝,但是更長久的勝利還要取決于如何構建未來數年的領先優勢并將其變為現實。
有專家指出,舊紫光資不抵債是來自信用、資產與發展模式逐一作用的結果。“站在21年7月看紫光重整,會發現這是一個企業缺乏信用支撐,債券違約事件沖擊市場再融資業務的信用危機問題;如果站在21年全年,會發現這是一個忽視金融風險管理,造成企業流動性不足的資產管理問題;但如果伴隨產業發展,在投資與行業發展的時間上看,則由盲目擴張,缺乏產業鏈布局的發展模式所導致。”
學者認為,新紫光基本解決了信用與資產問題;但面對未來,如何設定與執行其規劃,特別是在當今動蕩環境下,實現旗下的百余家產業高效協同公司則更值得關注。
令人欣慰的是,新的變化已經發生。為塑造一個強大的新紫光,新領導層樹立了“大研發、大制造、大市場”的集團方向。其核心目標是強化旗下公司協同,使各業務單元融入集團產業鏈,強化集團企業優勢。
新紫光在集團公司層面成立了業務、賦能和管理三大總部,統籌產業發展,在組織管理上重塑紫光。
以研發為例,紫光集團賦能總部下的集團科學技術委員會,通過管理支持產業公司重大項目申報、資質申請、前沿技術交流,在過去一年逐步實現集團層面聯合研發及技術成果的共享。提高了整體研發效率與研發回報表現,在其牽頭下,多個國家級企業級技術中心、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已通過有關部門審批,落地產業公司。
而在供應鏈上,作為新紫光體系下的智能終端領域業務,紫光計算機基于集團的協作平臺在過去一年逐步引入西安國芯、紫光西數、唐山晶源、無錫微電子、展銳、紫光軟件、紫光云、新華三、紫光數碼的產品及服務,通過集團內采購進一步了降低成本,積攢優勢。
在內部產業鏈加強協作的同時,智路建廣則更進一步,作為股東方在經驗與能力上幫助紫光完善產業布局。具公開資料展示,智路建廣過往通過多達20起多宗并購和投資,將眾多芯片半導體行業的單一企業進行系統整合,形成了從芯片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軟件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
“無論從戰略發展的角度,還是產業互補性的角度,新的管理團隊都在過去一年幫助紫光實現了能力提升。特別是借助智路建廣如半導體封測、材料、設備、晶圓制造、軟件方面的產業鏈優勢,使新紫光在供應鏈保障及國際合作上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這也成為過去一年近百省市領導層訪問紫光,以及多個產業合作項目在各地簽約落地的主要原因。”
未來,新征程
多位行業內的受訪者對新紫光在過去一年的表現作出積極評價。大家普遍認為,在充滿變化的時代下,新紫光通過對債務的持續化解、信任重塑以及對于協同戰略的高效執行,煥發出新的活力。
然而,面對未來,我們期待著新紫光在發展中繼續保持其洞察、信任和執行的優勢,作為“科技之光”,為行業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附錄
新舊紫光一周年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