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上,出門問問自2017年以來多次傳出的“IPO消息”,也終于在今年正式“落地”,并于5月30日,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出門問問是Google(谷歌)投資的一家中國人工智能公司”——關于它的介紹,百度百科上這樣清晰地寫道。
同時,按照招股書介紹,以通用大模型「序列猴子」為底層技術,出門問問當前共推出了AIoT、企業服務、AIGC三大解決方案。
前者的產品主要是一些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主打產品是AI智能手表。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出門問問的AIoT智能設備已累計銷售超過100萬件。
企業服務則主要是為企業提供AI語音交互、智能客服兩大服務。例如:給汽車廠商提供車載語音系統,為保險公司提供AI客服等。截至目前,自2020年以來,預裝出門問問車載語音交互解決方案的汽車超過200萬輛。
AIGC解決方案的服務對象是則內容創作者,產品包括提供AI配音的「魔音工坊」及海外版「DupDub」、可以自動生成文章的「魔撰寫作」、輔助視頻生成和虛擬直播的「奇妙元」。
因此,整體來看,出門問問本質上是一家技術開發公司。只是,如今選擇沖刺港股IPO,且宣稱自己是一家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公司,除了讓人們震驚于其成長速度之迅速外,又是否暴露出背后隱藏的“危機”?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同樣可以從招股書中得到。
AIGC商業化程度堪憂
故事講得再美好,還是要落到白紙黑字的數據上;畢竟,一切商業行為的最終目的都是盈利。
速途網發現,雖然出門問問的招股書中,頻繁的提到通用人工智能、AIGC等字眼,但就現下情況來看該業務對收入的貢獻卻相當有限。同時,2022年成為了影響出門問問兩大業務收入最為關鍵的一年。

數據顯示:2022年之前,AIoT解決方案為公司收入主要來源,分別于2020年、2021年貢獻了2.2億、3.4億營收,在總收入中占比83%、85%。

這意味著,出門問問其實是一家智能硬件銷售公司。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出門問問發布了具有語音助手和軟硬件結合功能的AIoT智能設備TicWatch。
硬件銷售之外,出門問問還開發了一眾軟件與其硬件產品進行“呼應”。2013年,出門問問推出語音助手“小問”。
除手表之外,AI真無線智能耳機TicPods系列、智能車載后視鏡TicMirror、智能音箱TicKasa系列等多個人工智能軟硬結合產品也相繼問世,而這不僅擴大了出門問問的收入來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私域的構成。
2022年,出門問問收入主力成功“易主”。另一主要業務——AI軟件解決方案首次在營收上超過AIoT,同比大增408.89%至3.02億元。其中,AI企業解決方案增長最為迅速。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該業務分別實現4447.6萬元、5269.7萬元、2.63億元的營收,收入占比達到52.6%,其產品包括汽車AI助手、銀行智能客服等。同時,該項業務的增長帶動了出門問問毛利率的提升,由2021年的37.5%激增至2022年的67.2%
對此,出門問問在招股書中解釋到:主要是由于知識產權安排收入增加,包括與汽車附屬公司A的知識產權安排導致了AI軟件解決方案收入的突增。
而AI軟件解決方案的另一業務——AIGC解決方案,出門問問在招股書中則這樣解釋道:出門問問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按2022年AIGC解決方案收入計,出門問問是中國起步最早、營收最高的專注于AIGC技術的AI公司。
資料顯示,2020年,出門問問開發出通用大模型“UCLAI”,并且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全棧式的AIGC應用程序。今年,出門問問宣布將進一步升級迭代大模型為“序列猴子”,推出面向創作者的CoPilot產品矩陣,包含四款AIGC產品:AI寫作平臺“奇妙文”、AI繪畫平臺“言之畫”、AI配音平臺“魔音工坊”、數字人視頻與直播平臺“奇妙元”。
除了面向創作者的產品矩陣之外,出門問問本次還推出了面向C端的升級版語音助手“魔法小問”,據稱類似于“Siri+ChatGPT”,以及面向B端的企業專屬大模型。
出門問問表示:公司的AIGC解決方案已吸引約40萬名累計付費用戶,且自解決方案推出以來已經產生100多萬筆付款,并建立了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AI寫作助手(魔撰寫作)、AI數字人(奇妙元)等在內的AIGC解決方案矩陣。
不過,盡管付費用戶和產品很多,但目前的AIGC在出門問問的總收入中,占比仍僅有8%。
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AIGC分別為出門問問貢獻了49.6萬、682萬及3986萬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僅有0.2%、1.7%和8%。也就是說,出門問問的AIGC的發展仍處雛形。
同時,在招股書中,出門問問委托的灼識咨詢對全球前10名實現AIGC商業化的AI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全球TOP10)進行了統計。在全球TOP10收入排名中,出門問問位列第8。
和其他企業相比,出門問問落后明顯。按2022年收入計算,AIGC服務收入最高的是美國一家2015年成立的AI研發部署公司,數額達到6500萬美元-9500萬美元,而出門問問是570萬美元。僅從AIGC營收來看,出門問問和全球第一的企業至少約有11倍的差距,且另外9家公司,均未在上市公司名單之列。出門問問的重重隱憂
眾所周知,入局大模型是一門“相當燒錢”的生意。這意味著,充足的資金將是參與“千模大戰”的重要基礎。
據國盛證券報告《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估算,GPT-3訓練一次的成本約為140萬美元,對于一些更大的LLM(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成本介于200萬美元至1200萬美元之間。以ChatGPT在1月的獨立訪客平均數1300萬計算,其對應芯片需求為3萬多片英偉達A100 GPU,初始投入成本約為8億美元,每日電費在5萬美元左右。
將目光回到出門問問身上,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2年,出門問問分別實現收入2.65億元、3.98億元與5億元。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分別為-1570.10萬元、 -734.3萬元,1.09億元。也就是說,其已經于去年順利扭虧為盈。
不過,這并不代表著出門問問的“家底厚實”。畢竟,從營收體量來看,5億的規模實在難與一眾科技公司媲美。同時,其在招股書中所展現出的現金儲備也有些微博:2020年、2021年、2022年底,出門問問公司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分別為2.15億元、1.32億元、4025萬元。
拿這樣的家底進軍AI大模型,與谷歌、OpenAI、百度等巨頭競爭,無異于雞蛋碰石頭。

而跳出AIGC之外,出門問問更大的風險在于盈利能力并不穩定。
事實上,出門問問的營收在2022年增長26%的背后,暴露出了其在營收上過于依賴集中客戶的弊端。結合上文提到的AI企業解決方案營收增長原因來看,僅2022年,出門問問便從該客戶獲得收入達2.13億元,占總收入的42.6%。
同時,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2年,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從22.4%一路上漲至62.8%。同期,出門問問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8.8%飆升至42.6%。
另一方面,目前的出門問問仍以AIoT解決方案客戶為主,但該業務在公司營收中的貢獻已經呈現式微趨勢,且毛利率也逐漸下滑,因此,出門問問是否具備持續地盈利能力有待商榷。
鯊魚池中的突圍,道阻且長
眼下,出門問問正處于“舊業務”增長趨于乏力,新增長引擎尚處雛形””的困境中,如何開拓更多的渠道來實現業務增長也成為其亟待解決地問題。
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曾說:大模型不是一個月一年的事情,而是五到十年的長期主義的事情。那么,已經在這條路上先出發的出門問問,如何利用先發優勢及目前的技術儲備做好后續規劃也是其能否率先從中受益,講出打動人心故事的關鍵。
當然,即使順利上市,對于其來說也僅僅是一個新的開始。隨著行業達成共識,競爭也會愈加激烈。于此,我們也只能祝福風口上的出門問問順利上車,順風又順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