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數據庫專業委員會指導,國產分布式數據庫OceanBase與螞蟻技術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OceanBase數據庫大賽在北京落下帷幕。浙江大學代表隊獲得冠軍。

圖說:第二屆OceanBase數據庫大賽獲獎名單
OceanBase數據庫大賽發起于2021年,本屆大賽于2022年10月啟動,歷時6個月,經歷三輪角逐。大賽集結了國內頂尖的數據庫專家團評委,吸引了來自國內外1180支隊伍的1988名選手參賽。大賽由中國人民大學明理書院院長杜小勇、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李戰懷、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彭智勇、華東師范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錢衛寧、東北大學計算機學院于戈教授等多位國內數據庫領域頂尖專家組成評審團,吸引了包括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悉尼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外219所高校選手報名。此外,來自華為、快手、美團、北京銀行等企業界的開發者也參與其中。
最終,來自浙江大學的代表隊奪得冠軍,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團隊奪得亞軍,北京大學團隊、北京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跨校組成的團隊以及華東師范大學團隊奪得季軍。

圖說:第二屆OceanBase數據庫大賽頒獎現場
相比去年,第二屆OceanBase數據庫大賽的規格、參賽選手隊伍與人數、賽事熱度均有所提升。賽前,OceanBase舉辦了7期《從0到1數據庫內核實戰訓練營教程》,從MiniOB入門級教學實戰到OceanBase企業級工程實戰 ,吸引了近20000人在線學習,幫助選手更快上手數據庫。
獲得此次比賽冠軍的浙江大學選手林雨欣表示,此次參賽最大的挑戰是面對龐大的OceanBase源碼的茫然,最大的體會是工業級數據庫的復雜。為了實現工業級別的數據庫,光靠教材/論文里的算法是遠遠不夠的,對細節的處理可能很繁瑣。比如一個簡單的字符串處理,就要為了支持各種字符集,做各種復雜處理;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也要做很多額外的校驗工作。
選手王炳杰,是西北工業大學大數據存儲與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的成員。在他看來,“實戰體驗”是此次參賽最大的感受,“之前學理論知識比較多,這次參賽是把之前學的東西敲成代碼去測試,看看是否可以,是一次從理論到實踐的嘗試。”
大賽評委之一、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李戰懷表示:“通過此次比賽,選手們也接觸到了工業界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真實場景的應用需求。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將來對中國數據庫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國內完全自研的數據庫廠商,OceanBase在數據庫人才培育方面探索出了“實訓+大賽”的方式,搭建起數據庫系統知識的練兵場,為學生提供工程化應用環境,甚至將產業需求與項目發展融合,探索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以賽促學的有效模式,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創新,實現育人目標。
“數據庫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OceanBase首席科學家陽振坤表示,人才成長需要周期,人才培養需要持續。他坦言,“十幾年前我們成立數據庫項目組時,很多人沒有數據庫的學習經歷,我們也是一邊學,一邊做。后來我們成立了公司,就在想或許我們能做一些事情,讓更多高校學生對數據庫感興趣,讓更多數據庫愛好者學習到豐富的數據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