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晚間,TCL中環公告與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就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硅片智慧工廠項目及配套項目(以下簡稱“DW五期項目”)達成投資合作事宜,簽署了《項目投資協議書》。
DW五期項目作為中環晶體六期產業鏈延伸配套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整體規劃G12硅片產能35GW,預計今年2月18日開工、第四季度建成投產。該項目將進一步擴大TCL中環工業4.0和關鍵工藝Know-how的核心優勢,打造自動化、少人化、高效化、高薪化制造模式,提升周轉效率。TCL中環表示,本次DW五期項目合作符合公司新能源光伏產業規劃,進一步推動公司G12硅片先進產能加速提升和產品優化,發揮公司G12戰略產品的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及市場優勢,進一步鞏固公司在光伏硅片市場的領先地位及市場占有率。
大干快上開新局,以優勢產能占領優勢市場
硅片雙寡頭之一的TCL中環自1981年起投身光伏行業,在“群雄逐日”的光伏行業里多次成功穿越周期,引領行業先進產能發展,掌握著光伏行業定價權、定義權、定標權,自2007年開始探索工業4.0制造模式,通過設備自動化深度開發,實現從來料到成品發貨的全流程自動化再升級,人均勞動生產率相較于傳統工廠提升150%,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良率,提高柔性化制造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差異化、客制化產品需求。
TCL中環近年來保持大干快上的商業節奏,2022年實現光伏單晶總產能140GW,其中210mm硅片產能占比超90%。中環投資建設的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慧工廠項目(晶體六期項目)是目前全球單體規模最大、智慧程度最高的單晶硅生產基地,項目從開工到產品下線,用時不到300天創造了中環速度。
2023年終端需求放量,新產能增益210大硅片競爭力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國累計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3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計,2023年我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在4.9億千瓦左右。
2021年至2022年,對于成本敏感的終端大型地面電站裝機需求和龍頭硅片廠商開工率均受上游原材料漲價抑制。2023年初,上游原材料供需格局改善,產業鏈價格下降后受低收益率壓制的地面電站裝機迎來復蘇。有機構研究指出,自2022年三季度以來,大部分地面電站項目已具備建設動力,2023年國內光伏地面電站裝機有望迎來高速增長。
同時,2023年也將是光伏行業從周期轉向科技成長的一年。
光伏產業鏈始終圍繞降低度電成本(LCOE)推進,大尺寸、薄片化、細線化、N型已成為主流趨勢。在終端需求回暖的背景下,210mm硅片成本優勢進一步顯現——TCL中環推出的210mm大尺寸硅片已實現210mm組件和電池成本比傳統182mm尺寸降低5.70%和2.66%。210m硅片在坩堝、拉晶、切片有高工藝門檻,優質硅片供應格局緊張,未來利潤將向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龍頭企業集中;另一方面,210mm以其通量成本優勢幫助下游電池、組件環節降低非硅成本和BOS,在600W+大功率地面電站具有壓倒性優勢。
筆者注意到,2022年四季度TCL中環主動降價引導全產業鏈價格下降,2月6日TCL中環公布硅片報價,每瓦調價幅度環比創下多來年來首次最大漲幅。此次中環大幅度調價被業內專業人士認為是TCL中環定價權帶來的“光伏行業格局反轉”。
DW五期項目的落地,則為未來TCL中環行業話語權的進一步增強埋下了伏筆——更穩健地應對行業波動,夯實硅片龍頭行業地位,搶占2023年210mm大尺寸硅片發展先機,引領光伏賽道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