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2月16日訊(報道:喬志斌) 一座城的韻味盡在街頭巷尾的聲音里。12月17日起,大同、南京等六大古都特色聲音的數字藏品通過鯨探發行,由太原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新華網江蘇、錢江晚報等媒體監制完成。六百年前的古音、九十多歲的老手藝人叫賣聲等這些最日常且最珍貴的音效,由編曲家編輯成有城市代表性的樂曲,通過數字技術將代表地域特色和歷史的聲音永久留存。
今日上線發售的大同聲音,分為《食》、《光》、《曲》三個篇章,每款限量10000份。音頻數字藏品以大同特色食物、生旺火習俗、山西梆子晉劇等為主要聲音取材,那些法華寺風鈴聲、刀削面烹飪聲、燈會鼠來寶表演聲、二人臺演奏聲……相互交錯展現從古都到新城中大同民眾的熱氣騰騰生活景象。

「一座城市的聲音,是它的靈魂。數千年來,這些聲音穿越時空,記錄了古都大同的過往,也串聯起新城的勃勃生機。」太原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制作方表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推進優質文化資源開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些隱于市井的記憶常被稱為聲音的非遺,流傳著城市風貌的變遷,借助數字技術和全新表現形式,也將成為文化機構最有特色的IP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