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汽車云成“必爭之地”,大廠紛紛入局
伴隨著電動汽車發展,汽車智能化的腳步也在加快,有預計智能汽車在未來3-5年時間內會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特別是在新能源車領域,智能化的自動駕駛級別和應用功能都會逐步提升。
在此基礎上,電動汽車生產商對云端服務的需求也在急速增長。據《2021年中國汽車云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1年汽車云行業整體市場規模高達335.2億元,預計2026年,中國汽車云市場規模或將突破800億元。
汽車云,已成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又一塊“兵家必爭之地”,入局的玩家也是個個大有來頭。早在2020年,阿里宣布推出智能制造汽車云平臺,并于今年8月聯手小鵬汽車落成駕駛智算中心;去年11月,騰訊云推出汽車云,并于今年6月公布了“車云一體化”戰略布局。
巨頭紛紛發力布局汽車云,也是看到了這項業務背后的潛力:根據財報數據,阿里2022財年Q1財報,阿里云成為阿里第二大營收來源;騰訊發布的2022年Q2財報顯示,To B業務是唯一處于增長態勢的業務板塊。
圖/阿里巴巴2022年Q1財報
昔日的BAT之首、近些年一心投入汽車智能化產業之中的百度自然也嗅到了汽車云宏大市場背后的機會。
今年9月初,百度首次發布汽車云,提出集團云、網聯云和供應鏈協同云并結合這汽車行業的“三朵云”打造全鏈路車企上云解決方案。
百度汽車云的主要服務方向有兩類:一是傳統車企如吉利需要汽車云來提升整車質檢以及生產線智能化的水平;二是針對蔚來、理想等新勢力造車企業實現車機內容、車輛運行過程與云端的連接,甚至包括充電樁的地圖信息。
除了互聯網巨頭們,汽車云市場中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選手是華為云。
去年12月,華為云面向汽車行業發布了“華為云汽車行業整體服務策略”,并正式啟動“汽車智造者”行動計劃。華為云在全球擁有27個區域、65個可用分區、2800個CDN節點。同時,通過與6000多家應用伙伴的合作,服務于170個國家和地區的各行各業客戶,提供超過220項云服務和210項解決方案。
同為押寶自動駕駛領域的科技巨頭,從戰略高度和產品落地來看,華為云在短時間內的可視化成果比百度更多,涉及領域也更加廣泛。以服務市場為核心,華為能收獲到的是真實且充足的云服務經驗。
百度云背靠汽車仍難扛大旗
根據百度8月30日發布的二季報,百度非廣告業務中收入增長最快的是百度智能云,二季度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31%。
百度汽車云的快速盈利,當然得益于汽車云的應用廣泛且成熟的產品屬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百度布局十年的造車計劃。
2017年百度推出并向行業開放的Apollo平臺,如今Apollo已經率先進入了自動駕駛產業的新階段,百度造車計劃也在發展中孕育而生。
2021年3月百度與吉利集團合作成立集度汽車。今年9月,集度汽車發布預告宣傳片推出探月限定版車型——ROBO-01并塑造了“汽車機器人”的概念,定于10月發布,2023年交付。百度CEO李彥宏曾表示集度汽車集百度AI能力之大成,全面繼承百度Apollo的核心能力,就自動駕駛技術而言,集度將領先特斯拉一代。
這邊集度直指特斯拉,那邊百度造車的“另一條腿”也逐漸現出“真身”:Apollo RT6,與ROBO-01前后腳發布,是基于百度自研的阿波羅星河架構平臺打造的國內首款符合量產標準的非改裝自動駕駛車輛。
業界有評論調侃,“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百度卻可以造車兩次。”既然有了集度,百度為什么還要制造Apollo RT6呢?
因為百度賦予了他們不同的使命:在百度的戰略目標中,Apollo RT6將搭載“蘿卜快跑”APP實現無人駕駛網約車的進步與普及。
圖/Pixabay
百度汽車智能化的每一步都依托著千億參數的訓練大模型和規模龐大的數據系統。這樣變化復雜的研發環境需要智能汽車制造商擁有強大的集算法、算力以及數據于一體的智算中心,只有這樣才能提效降本讓自動駕駛實現量產。
百度汽車云并非懸浮在天上的“云”,它的算力和計算資源整合是來自造車實業中的經驗和改造升級的成功。百度造車為百度汽車云注入的優勢不僅是智算能力的跨越,而且還包括了云計算中對汽車產業的深度理解,展現出了云計算的強大實力。
可先行一步,并不代表更大的成功,百度汽車云還難扛汽車云行業第一的大旗。
群雄之戰,百度前路難測
或許與近些年百度作為老牌互聯網巨頭的表現有關——從PC端到移動端,百度以互聯網搜索引擎所占據的行業優勢逐步瓦解。“戰略失誤多次錯失移動互聯網風口”的標簽直接打在了百度的身上,這次老牌互聯網大廠毅然投身智能化汽車的戰場。百度背水一戰,誓要占領汽車智能化市場的一席之地。
從往年財報來看,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研發占據了百度最大的費用支出,百度每年花在研發方面的費用高達200多億元。單是2022年一季度,百度就砸了51.34億元,這已經是連續第六個季度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超過20%。百度還預計集度量產未來5年投資規模500億元。無論是造車還是汽車云,百度燒錢兇猛也無法停下。
雖然百度汽車云業務已經濺起了水花,但要說其已穩穩分到這塊美味蛋糕尚為時過早。是否有充足的長線資金支持,能否在汽車云業務上有超業界水平的技術和成果,這都還只能打上一個問號。加之硬實力強勁的對手競爭,百度的這步棋走得并不容易。
正如上面所說,在汽車云服務市場,華為已經領先了一步。
在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都有著天然優勢的華為與車企形成了三種合作模式,包括零部件共贏、HI和智選。華為和極狐汽車聯手打造的阿爾法S可以基本實現自動駕駛,阿爾法S華為版號稱“目前智能化駕駛技術的天花板”。除此之外,與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合作打造的阿維塔11、爆火的問界M5和M7都是華為進軍智能汽車的名片,彰顯了華為在智能化算法上的優越。
華為云在亞太地區的布局也在不斷提升其競爭力——聚焦“深耕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云原生和業務創新,打造最佳2B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可以說,在汽車云領域,華為的技術和成果呈現都表現出強有力的行業態勢。
圖/@華為中國微博
云端雙雄,誰得頭籌?
汽車云的蛋糕正在擴大,企業需要新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市場也在期待更大的產業鏈形成。這個過程離不開云端服務商、汽車制造商的長線投入,面向市場落地產品。
汽車云是未來汽車數字化的一個重點,這注定是一場巔峰對決。
如今的汽車云行業,百度和華為“雙雄”爭天下的格局已初現端倪。憑借自身的研發能力和十年布局的孤決勇氣,百度是可以分得一杯羹的;但從長線資金投入的實力、技術的成熟度和現階段成效等方面來看,華為還是更勝一籌。
百度想要成為中國汽車云的領頭人,還需付出更多努力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