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盜版,人人有責。但拿盜版當營銷,蹭熱點、傍大款,就有些不地道了。這說的正是最近兩次喊話字節的當當。
7月13日,當當時隔7日后再次喊話字節稱:“當當努力促成大平臺的小進步。大平臺的一小步,是鏟除盜版的一大步!”然而,當當話音剛落,評論區瞬間淪陷成為消費者投訴陣地:“先別忙著管別人,先把自己的盜版問題弄好先”“支持正版,反對盜版!當當作為大平臺,理應把平臺里的第三方盜版商家清理掉!”“先管管自己吧。”
當當喊話被打臉如此之快,令人汗顏。而網友們所述,也并非是無中生有。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當當近年來涉及大量侵權盜版案例,顯示結果累計超過1600篇。其中,還包括當當被林語堂后人狀告侵權、“0元促銷”被內容合作伙伴控訴、傅雷之子訴某出版社以及當當網侵權等一系列著作權糾紛。
自身問題多多,當當卻二次喊話加戲無非還是一個“利”字當頭。通過喊話大平臺,當當首先希望的是博取流量,讓網友都想起它還在賣書呢;其次,近年發展不力,又面對來自綜合電商和各種新興模式的競爭,當當情急之下找個可以捆綁的對手,以提升自身地位;第三,當當也希望通過鞭笞一把大平臺,來博取一點大眾同情心,以彰顯自己滿滿的正義感。
但現實往往事與愿違。當當喊話,不但不能從大平臺身上撈到任何好處,反而暴露了自己更多的問題——盜版問題時有發生、售后服務體驗差等等。恰如當當的官方微博評論區,網絡平臺上隨處對當當盜版和售后不滿的消費者投訴。
當當希望通過喊話來找點存在感,卻不正視自己的問題。這恰恰是當當這些年日漸式微的根本原因所在。據百度指數顯示,當當過去十年的搜索指數已從2012年最高6萬出到最近兩年已經不足1萬,相差6倍的收縮,無疑反映了當當從主流電商陣營淡出的困境。
然而,自身發展不力是靠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可以解決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是電商發展創新模式層出不窮,當當守著老地盤,難改行業發展大勢;二是當當的盜版問題和服務問題由來已久,想要解決絕非一日之功。希望當當能從自己的官博評論區,從真正的消費者反饋里,找到克服發展困難的破局良方。